下午的青年創新論壇上,程筱一站在聚光燈下,望著臺下密密麻麻的觀眾,心跳不由得加快。
但當她看到前排坐著的幾位午餐時結識的前輩,看到他們鼓勵的眼神,忽然鎮定下來。
她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南市運河專案的規劃,從歷史文化挖掘到現代科技應用,從非遺活化到社群共建,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她和江可為這些日子的心血。
臺下,景瑞軒默默記錄著重點,嘴角不自覺上揚。
他想起小時候那個在長隴帶著他們這群自以為是的高幹弟子跑酷的小女孩,如今已經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文化守護者”。
她和她媽媽一樣,成為了會發光的女子。
景瑞軒溫雅的唇角微揚,看向程筱一的目光愈發溫柔。
此時在會場後排,一個熟悉的身影悄然落座。
江可為摘下被雨水打溼的眼鏡,用手帕仔細擦拭著,目光卻緊緊鎖定在臺上侃侃而談的程筱一身上。
程筱一講到“非遺大師工坊”計劃時,特意展示了江可為幫忙設計的智慧監測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工坊內的溫溼度、光照等環境引數,確保非遺作品的儲存條件。
“這套系統的設計者,是我的……”她頓了頓,她看到後排的江可為朝她搖了搖頭,於是換了稱呼,“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研工作者。”
臺下,江可為的手指微微顫抖。
他看著螢幕上自己設計的圖紙,聽著程筱一認真的講解,心中五味雜陳。
那些在實驗室裡度過的日夜,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間,此刻都化作了臺上女孩眼中的光芒。
那個叫他“可為哥哥”的女孩兒,那個叫他“小舅”的女孩兒,已經長大了。
他目光掃向剛剛在餐廳坐在程筱一身旁的年輕男子,他知道他。
筱一和京圈的高幹子弟每年暑假會回長隴特訓,結束後他們都會合照。
他曾在相簿裡見過這個男子。
是景老領導的孫子,也是京圈高幹子弟中的佼佼者,與……筱一……很般配。
江可為握了握拳,又鬆開。
程筱一的演講結束,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女士第一個站起來:“我提議,南市運河專案完全可以作為跨地域非遺合作的試點!我們滇南願意提供傣錦工藝支援!”
湘西男子也跟著笑道:“我們苗繡也加入!”
一時間,會場氣氛達到高潮。
散場後,程筱一被熱情的參會者團團圍住。
突然,一隻修長的手穿過人群,將一把雨傘遞到她面前。
她抬頭,正對上江可為溫柔又複雜的目光:“雨下大了,我送你回家。”
“小舅……”
程筱一笑著和其他人告別,鑽進他的雨傘準備離開。
這時聽到景瑞軒喊她,“六一——”
程筱一停下來轉過身,才想起研討會開始時景瑞軒說過會議結束後小聚一下。
江可為拿傘柄的手緊了緊,卻也護著不讓雨水淋到程筱一半分。
自己左肩背已經被淋溼,白色襯衫已透出肉色的肌膚。
趕過來的景瑞軒看清楚給程筱一撐傘的人是江可為時鬆了口氣,剛剛從後面看,還以為是程筱一哪個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