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到村的時候,鷹嘴崖村村書記楊豐谷帶領著村委會的成員早早等在村口。
他們看到車隊的時候嚇一跳,以為來了很多領導。
趙恆熙率先開啟車門,一身工裝,看起來不像領導。
她簡單便楊豐谷等人點頭打招呼,然後走向後車廂拿出自己的攝影工具。
李想將車停好,又指揮著車隊把物資卸下來。
趙恆熙走向楊豐谷,“您好,請問是楊書記嗎?我是趙恆熙,溫主任讓我過來取些鏡頭,後面是她捐贈給鷹嘴崖的教育物資,您看要放到哪個地方妥當?”
“趙同志您好,歡迎你們的到來。”楊豐谷連忙招呼著趙恆熙進村。
隨著卸下來的幾車物資,楊豐谷等人目瞪口呆。
說是教育物資,除了書籍、文具、體育用品等,連孩子們的衣服鞋子都準備了。
趙恆熙按溫婉說的解釋道,“溫主任說這些東西先發給所有孩子,然後請楊書記儘快確定新校址,她給鷹嘴崖周圍的村落建一個共用的學校,給你們這幾個村落解決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
這次調查,不僅是鷹嘴崖村的小芳,還有其它村落的“小芳”,解決不了上學難的問題,教育公平談何實現。
如果溫婉要按章程來規劃建校,審批流程會花很多時間,為了儘快落實,溫婉決定自己掏腰包。
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為省事直接掏腰包了。
之前還有人覺得她傻,別人當官發大財,她當個官卻還想盡辦法往裡頭貼錢。
也有人酸言酸語說溫婉花錢在沽名釣譽。
對此溫婉的回答是——她就是有錢任性。
她錢多沒處花,給鄉村的孩子建建學校怎麼了,給孤寡老人建桃源居怎麼了,吃他家大米了?還是花他家一毛錢了?
需要誰來指手畫腳?
她就是花得一毛不剩,也是她樂意!
沽名釣譽又如何,老百姓得到實惠的好處比什麼都強。
如今溫婉給偏遠地區建學校的公益學校遍佈河洛各地,她沒有什麼刻意性,就是恰巧發現有小孩上學難了,她就叫人去考察一下真實性,然後該捐的捐,該建的建,主打一個隨心所欲。
這些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星星學堂。
這是溫婉在一份調研報告裡看到一個山區孩子在作文裡寫的話,“老師說知識是星星,可我的星星總在雲裡。”
溫婉想,“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那些摸黑起床走山路上學又摸黑翻山越嶺的小身影,他們高舉著的手電筒,分明是群山裡跳動的星火。
星星,怎能因為高山的遮擋而失去光芒?
至此星星學堂也在河洛各地點起了星光,一開始只是在寧縣,後來是周圍縣,再後來是新鄉市,而今,鷹嘴崖村的星星學堂將是溫婉跨出新鄉市建立的第一所公益學校。
後來,遍佈全國的星星學堂培養出來的無數優秀學子,他們都記得一個共同的名字,溫婉。
一位像星星一樣耀眼的時代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