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穿著漢服走在舞臺上,是想,有些事總要有人踏出第一步。
咱們寧縣要建設精神文明,要重塑文化自信,要發揚傳統文化,要民族復興,春節的民俗文化節是第一步。
可既然是文化,這漢服也是重要的角色。
咱們長隴這幾年都是走在大家的前頭,很多人都說咱們長隴是世外桃源,說我們民風淳樸,大家都有一顆仁善大愛之心。
我也這樣覺得。住在長隴,是我心歸處,我記憶裡所有的美好都與長隴有關。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長隴穿著這麼華麗的漢服,我想把它分享給大家,想邀請大家加入我的隊伍,咱們除夕那天,也一起穿漢服吧!”
“我想,如果一個人穿漢服是與眾不同的特立獨行,那麼一群人穿漢服是對傳統文化的集體致敬,是我們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彰顯。當我們整個長隴村的人,身著漢服走在除夕的街頭,我想那將會是一股強大的文化力量。
它不再是孤單的個體展示,而是我們長隴人對華夏文明的深深眷戀與傳承決心。”
所有人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為溫婉的話。
不是一個人穿漢服,而是一群人穿漢服;不是孤單的展示,而是他們長隴人對文化傳承的決心……
溫婉朝大家笑了笑,“大家現在是不是有點為難?”
她像看穿了大家的心裡,“不好拒絕我的邀請,可又怕那天穿上漢服不好工作?還怕現在不知去哪買漢服來配合我?是不是?”
眾人點頭。
果然瞭解他們的只有溫婉。
雖然他們依舊覺得穿漢服不方便,可聽溫婉一番話下來,他們也知道穿漢服對國家對民族文化的特殊意義,再來,溫婉想他們穿,他們就穿,溫婉不會害他們,只會幫他們想得更遠,就算穿漢服被人笑話,他們也都想用自己的行動去支援溫婉。
她可是他們長隴的女兒。
“剛剛咱們花嬸說了,古代人也有幹活的漢服。”
所有人眼睛一亮,期待地看著溫婉。
溫婉拍了拍手,這時廣場舞臺上走出二十多名身穿不同款式漢服的村民。
他們有的身著短褐,上衣短窄、下褲寬鬆,行動起來輕便靈活,一看便是適合勞作的樣式;有的穿著裋褐,簡潔質樸,腰間繫著布帶,盡顯利落之感。
這些漢服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形制,還融入了現代的設計元素,既美觀又實用。
溫婉微笑著向大家介紹:“鄉親們,這些就是我為大家準備的適合日常活動的漢服款式。大家看,它們在保留漢服特色的同時,充分考慮了大家幹活時的需求。
比如這件短褐,袖口和褲腳都做了收緊處理,避免幹活時被勾到;而這件裋褐,材質選用了耐磨且透氣的棉布,讓大家在勞作時也能感到舒適。”
臺下的村民們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仔細打量著舞臺上的漢服。
花嬸眼睛一亮,指著其中一件短褐說道:“小婉,這件衣服看著就結實,就算是穿著下地幹活也沒問題。”
其他村民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