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微微鞠躬,感謝大家對她的發言的認同。
掌聲持續了很久,溫婉才繼續自己的演講。
“不僅是消防員、軍人、警察,我們的守護神還是那些在實驗室中焚膏繼晷、兀兀窮年,青絲變白髮,卻始終初心如磐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守護著民族復興的科技希望的科研人員。
是那些站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用一支粉筆,書寫著知識的篇章;用一腔熱忱,照亮著學生未來的教師。
是那些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飽滿的穀穗,保障著全國人民的糧食供應,守護著國家的根基命脈,卻迎著朝陽而出,披著晚霞而歸,用粗糙的雙手,耕耘著廣袤土地的農民。
更是每一個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的普通人。無論是在大街小巷的穿梭,為人們帶來便捷生活的快遞員;還是在烈日下的揮汗,築起城市高樓大廈的建築工人;亦或是在病房裡的悉心照料,給予患者生的希望的醫護人員。
他們或許平凡,但卻用自己的堅守和付出,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守護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共同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堅實的守護者群體。
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以日復一日的平凡堅守,詮釋著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最深沉的愛。
他們才是我們真正的‘聖誕老人’,我們真正的守護神,他們在歲月的長河中,從未停止過為我們送來平安、希望與幸福。”
溫婉頓了頓,“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已經明白我為何要挑今天來做這場演講了吧?”
“民族的復興,首先是民族文化的復興,文化的復興,首先是對民族根本的覺醒。
“在這個西方的平安夜,我們不應僅僅沉醉於外來節日營造的氛圍,更應藉此契機,反觀我們自己的文化與精神傳承。
我們有屬於自己的‘平安守護’,那是深深紮根於民族土壤中的精神力量,是無數先輩和當代守護者們用行動鑄就的文化長城。”
“當我們看到傳統儀式在現代生活中逐漸式微,不能只是一味惋惜,而應思考如何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我們可以將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相結合,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比如在春節,除了保留傳統的習俗,還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開展線上文化活動,讓遠在異鄉的人們也能參與其中,感受家的溫暖和文化的傳承。”
“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同學們,你們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當你們主動去了解、學習傳統文化,並將其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時,當你們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在創新中不忘根本時,我們的民族文化才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就像這些默默守護我們的平凡英雄們一樣,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我們也要在傳承文化的道路上堅守初心。
讓我們從每一個傳統節日做起,從每一項傳統儀式開始,用心去感受、去實踐、去傳承。讓我們的文化之根,在新時代的陽光下,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希望未來,無論我們面對何種文化衝擊,都可以堅定地守護好自己的精神家園。
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當我們以自信的姿態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時,我們就能真正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讓華夏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