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恆熙的《看見》觸動了多少人的心。
而在這個時段,跟溫家一樣守著電視機觀看《看見》的也有很多。
寧縣的,省裡的,京都裡的……
透過《看見》,不同的人群都被溫暖到。
這個《看見》,是觸控煙火人間的看見。
誰不是勞動者呢?
誰又不是平凡而偉大的存在?
無名的人……
若非肩上有千斤擔,誰又會拼盡全力去活著?
原來他們那麼卑微,過得那麼辛苦。
原來他們那麼光鮮,也有那麼多的辛酸。
誰的日子是那麼容易的?
每一個辛勤的勞動者都值得被看見,更值得被尊重!
寧縣的《看見》,是一個有溫度的《看見》,這也是一個有溫度的縣城。
民風淳樸,政治清明,官民齊心,愛與善在這片土地肆意流淌。
……
“明天要去哪玩?”
“去寧縣!聽說明天有文化節表演,我們早點去。”
……
“去寧縣吧!本來覺得那就是個小縣城沒什麼看頭,可這《看見》卻讓我產生了好奇,是什麼樣的地方,才能生活著這樣一群純善的人,先有溫婉,然後有政府裡的人,然後是老百姓。”
……
很多還在猶豫五一去哪玩的人在看完《看見》後,也都決定出發去寧縣,去領略那裡的人文風景。
這其中還包括了河洛大學明羅市分校區那群因為去年年底遇到暴雪,中間返回學校的學生,他們原本打算春天再來,可開學課業繁忙一直約不齊人,如今五一都有時間,便相約一起去寧縣。
聽說他們想去,越來越多的人也表示要一起去。
隊伍越來越龐大。
陳敬岷本來打算幾人合輛車去寧縣的,如今不得不取消。
他拿出之前記下的手機號碼,給長隴旅遊的客服打電話。
“喂,您好!這裡是長隴旅遊客服!”電話那端的聲音親切而好聽。
“您、您好,我們是明羅市河洛大學的學生,我們這裡有一百多人想去長隴旅遊,沒有足夠的車玩,你們能派車輛來接我們嗎?”陳敬岷說得有點心虛,他覺得他們還沒去長隴就已經在占人家的便宜了。
就算被拒絕了,他也覺得是在情理之中。
“河洛大學明羅市分校區學生是嗎?”客服的聲音再一次確認。
“是、是的!”
“您好,同學,我們溫同志去年年底就有和我們說留意下你們的電話,說你們可能春天會來玩。歡迎你們來寧縣,具體有多少人呢?您給我確切的時間和人數,我們登記好會第一時間去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