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仁的腦袋抖如篩糠,連連答應:“我肯,只要你能寫推薦信,讓我讀大學。別說兩件事,就算是兩百件事,我也答應,我發誓。”
沈祥瑞見他是可塑之才,這才滿意地點頭,比了一根手指。
“第一件事,你切記你是以旁聽生身份進去的,學費自理,我可不管供你讀書啊,你必須做到勤工儉學。別以為,自己當過村長,種大棚成了十萬元的大戶,就洋洋得意,你必須從頭開始。”
這話雖然嚴厲,但是,秦淮仁的心裡十分清楚,這是領導對自己的鞭笞,勤工儉學是一個農村學子的基本品質。
沈祥瑞的安排,就是這個意思,讓他不能數典忘本,永遠知道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行,我答應,我不會飄的,這十萬塊錢,我留給家裡,供我弟弟讀書還用來做家庭的備用金。”
聽了這話,沈祥瑞才算有了一點滿意,點了點頭,又繼續說了起來。
“第二件事,我很認可你的說的,要想村裡致富,不能只靠種地。咱們國家農民太多,純種地富不起來,你進了省城讀大學,接觸有文化的人多了,一定要多找好專案啊!你可不是全村人的希望,更是全鎮人的希望。”
秦淮仁深感責任重大,當即應允了下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沈祥瑞圓了自己的大學夢,不可說恩情不深重,他回饋鎮子的建設帶父老鄉親發家致富,就是對沈鎮長最好的回報。
他又沒有再說什麼,全然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秦淮仁就收拾好了行李,帶上沈祥瑞寫的推薦信,去省城的師範大學報道了。
……
秦淮仁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一次課程也沒有落下,每天都在專心致志地學習。
土裡土氣的秦淮仁,不顯山不露水,只知道貪婪地汲取知識的營養。
又有誰能看得出來,秦淮仁是個透過自己的努力創業成功,兩年時間賺取十萬元的成功人士呢。
他一直謹記沈祥瑞的話,勤工儉學,讀書的時候就很努力讀書,閒的時候,就去距離學校不遠的小餐館當小時工。
這下更沒有人能看出來,秦淮仁的成功身份了。
學業上很成功,大學三年六個學期,秦淮仁拿了四次全班第一,但,礙於自己旁聽生的身份。
成績再好也沒有機會拿到獎學金,只能便宜了其他同學,這也不免讓人議論紛紛。
都說秦淮仁這麼貧窮,連拿獎學金的機會都沒有,到底圖了什麼,誰能知道,秦淮仁根本不差錢。
一晃三年過去了,轉眼就到了快畢業的時候,秦淮仁又遇到了人生的轉折。
時運不濟的他,又一次遭受到了命運的捉弄,剛好他成為了第一批畢業不包分配的大學生,真真正正地成了畢業即失業。
秦淮仁拿著來之不易的畢業證書,漫步在大街上,第一次懷疑起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