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後但不是最後的話
這篇比爾和芙蓉的故事還在繼續著。
提筆的時候這篇其實和查理的那篇是一起開始的,結果這篇拖了這麼久。我把一些構思的東西放在這,隨便記錄一下,算是個總結吧。
一開始是沒有想寫比爾的,一名讀者在評論裡大力支援並提出想看比爾和芙蓉的故事,於是這篇短作就開始了。在這裡,很感謝這名讀者,如果你還在這裡經過,謝謝你一直以來的鼓勵!
書名撫你花容的首字和尾字是撫容一一芙蓉,我想出來的時候偷樂了挺久的,然後瞬間鄙視了自己,又突然覺得很有土味情話那個感覺了。好吧。
比爾其實在所有的韋斯萊裡是隱藏最深的那一個,這當然出於各種原因:家中的長子、母親的期望和表揚以及表象瞭解、弗雷德和喬治佔據了更鮮明的性格特徵等等。
莫麗·韋斯萊其實是不夠瞭解自己的大兒子比爾的,也許就算偶爾感覺的到,她也並不想承認。在莫麗的眼中,比爾從小到大都是個懂事優秀沉穩老實的,他門門功課優良,男學生會的主席,給弟弟妹妹做了非常好的榜樣。
因此在她的認知裡,比爾和芙蓉的結合是很不符合認知條件的。其實她不應該不知道,為古靈閣工作的解咒員這一職業選擇簡直就是老實規矩的反義詞。如果比爾是一個追求穩定安全中規中矩的人,那麼他根本不會選擇這個職業。莫麗是應該看到這些細節的,但她就是隻按照她腦子裡想的去走,而不是根據事實。
這也很正常,生活中我們都會多多少少的帶著濾鏡去看很多事情。
還有比爾的搖滾裝扮,長頭發尖牙耳環,每一件物什都在嘶吼他其實骨子裡是一個熱愛冒險熱愛特異的人。所以我們在原著裡可以多次找到莫麗想要給比爾修建頭發的段落。
因此莫麗對於芙蓉的不喜歡是完全不公平的,這裡面不光是因為一些語言文化上的差異,或是確實和芙蓉的性格節奏上區別過大,但同時也夾雜了對解讀了真正的比爾後的無奈。她沒法遮蔽掉對兒子的愛而去對比爾生氣,只能轉而求其次,把不滿轉移到芙蓉身上,讓她為比爾的“變化”買單。
而實際上,比爾從來都沒變,是莫麗的腦子裡住著一個想象的比爾·韋斯萊。
所以比爾對待整個事情時頭腦是很清晰的。原著中,貝殼小屋的具體地址未知,但從景色和維基上來看,是距離陋居很遠的地方。以此可以看出比爾很為芙蓉考慮,是個把小家和大家處理得很清楚的男人。
當然了,莫麗同時也是個典型刀子嘴豆腐心的母親。在比爾被狼人襲擊後,她表達了對芙蓉的包容和感激,所以整體上來說,芙蓉的婆媳關系本質上是融洽的。她們兩個性格上當然永遠也不會是最佳組合,但這不影響重點。
在對於芙蓉的變化上,我覺得我笨拙文筆還有待提高。如何從當年趾高氣昂還有點婊氣的天選勇士之一的四分之一媚娃過渡到後來居家過日子對待大家更加接地氣,這也是芙蓉的魅力所在。她可以高傲得不可一世,但卻也是那個在爭霸賽第二個專案上為妹妹加布麗的安危擔憂到臉色蒼白的慈愛姐姐。
好了,就先寫這麼多吧,再多我也編不出來了……最後真心感謝你們每一個人的經過,關注和評論,沒有你們,我不可能堅持完成這本同人。
感激你們一路相伴,精彩還在繼續著。喜歡其他人物的小夥伴們也可以找找自己喜歡的:查理的《hp我的馴龍大人》,喬治的《hp賭約》,弗雷德的《hp深夜食堂》,小天狼星的《hp格裡莫廣場12號的租客》,盧平的《hp狼牙月》,斯內普的《hp誰洗了我的內褲》,伍德的《hp木頭擀綿杖》,納威的《hp我不認為你瘋癲》,馬人貝恩的《hp過來,人類女孩》,馬人費倫澤的《hp滿眼星辰》。
最後,霍格沃茨永不畢業,魔法世界裡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