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說:“我不留在春城了,我打算去井岡山,那裡是革命的地方,我想找到隊伍,我要去打鬼子。”
沒想到孩子們更不願意了,他們都不願意和李蘭分開。
李蘭勸說道:“你們忘記了自己親人慘死的模樣了嗎?你們還想報仇嗎?想報仇就要有本事報仇,你們現在有嗎?
讓你們去學校和醫院,就是讓你們長本事,在學校能夠學習到知識,你們以後會識字會看得懂兵書,在醫院能學習怎麼治病怎麼救人,這兩樣手藝都是在打鬼子時最需要的。
你們如果還想著報仇,那就得去學。
我現在和你們約定,三年後,我在井岡山等你們,等你們一起抗日。
現在,你們還不願意去選嗎?”
孩子們才明白李蘭的良苦用心,他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堅定著報仇,他們陸陸續續坐在了左邊或者右邊。
春紅和大柱卻沒有做選擇,大柱說道:“年紀小的孩子們都已經有著落了,我和春紅都放心了,李蘭,我和春紅決定跟你一起去井岡山,一來,我們可以路上有個照應,萬一我們中間哪個人發生了意外,其他人也要去井岡山,等著大家彙合。
二來,18個孩子全部都去醫院或者學校,施老師和周醫生他們的目標和壓力也太大了。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我和春紅年紀都比較大了,再去學校或者醫院,並且我們啥也不會,會顯得非常紮眼,我們怕到時候連累了周醫生和施老師。”
聽大柱的分析,李蘭覺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提議。
此時,還有一個人沒有做選擇,那就是長福。
只見他臉憋得通紅,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他咬著嘴唇,顯得倔強。
李蘭拉著他的手,對他說:“長福,我需要你的幫助,我需要你在三年後教會我識字,教會我怎麼治傷救人。
我需要的是三年後的你,而不是現在只會憋著眼淚的你。
現在的你,在我的身邊,只會讓我分散精力保護你,而你,真的想做我的絆腳石嗎?”
盡管這樣說顯得很殘忍,可是,這也是最快斬斷長福對她依戀的心理,她真的需要長福成長起來。
長福的自尊心,不允許他成為李蘭的絆腳石,他想讓自己快點變強,他想成為保護李蘭的那個人。
可是,他也非常捨不得離開她,這兩個月的經歷,早就讓李蘭像個釘子一樣釘在自己的心裡,他不知道這股像誓言一樣的決心是何時産生的,但他知道,他這一生,都會陪伴在李蘭的身邊。
他選擇了坐在右手邊。
李蘭看著她左右圍著的孩子,正式宣佈了一個影響他們一生的決定:“我決定,將我們這十八個人的隊伍,組成一個抗日小隊,就叫十八隊。
我們所有人,今後的身份,就是抗日救國的一員了,所以,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學好本領,三年後來井岡山與我彙合,重聚十八隊。”
所有孩子的眼睛都亮了起來,現在的他們有的並不完全明白今天這個決定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可是,他們知道,從今天開始,他們是一名戰士了,一名光榮的革命戰士。
李蘭將孩子們的選擇告訴了周鈺和施桉,也告訴他們自己和春紅、大柱就不去春城了,他們要去新的地方,剩下15個孩子跟他們回春城安頓。
周鈺和施桉看李蘭已經做好了決定,就不再勸說她改主意,他們不擔心李蘭的安全,對她有種超乎尋常的信任。
很快,眾人到了春城的城門前,城門的守衛看著這麼多難民一樣的人湧進來,想關上城門,卻被村民們推開城門,進入春城。
周鈺和施桉先帶著李蘭他們來到學校,學校位於春城的東邊,是一棟兩層樓的樓房,看起來又大又明亮。李蘭讓選擇了學校的孩子們留下來,跟著施桉去學校宿舍安頓,有8個孩子留在了這裡,包括周俊他們。
李蘭一一和孩子們擁抱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