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逃離日軍
李蘭快速將自己隱藏在灌木從裡,看到鬼子端著槍正往山上爬。她連忙趕回去,得通知大家趕緊跑。
日軍還在繼續往上爬,李蘭比他們快一點,正當她快到山頂的時候,發現日軍沒有繼續上來,他們下山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可是,這裡已經不安全了,他們被發現是早晚的事情。鬼子今天沒有上來,給他們多一些逃跑的時間。
她跑回地窖,跟大家說:“我剛看到鬼子過來了,爬到了半山坡,又折回去了,沒有繼續上來。但是這裡已經不安全了,現在收拾好所有的東西,我們要趕快走。
山底下有條路,通向隔壁縣城春縣,我們先去春縣吧。”
大家快速的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特別是肉幹,分為了18份,由每個人自己攜帶。
李蘭帶著大家從背面下山,到山腳下通向春縣的路上有大量的人,李蘭示意大家在原地等等,她去看下。
人很多,走進看大家穿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不是軍服。他們穿著厚棉襖,有的揹著包裹、有的提著箱子,有抱著孩子的婦女,有架著板車拉著家人的,有牽著牛的,風塵僕僕。
她拉過一個老鄉,問他們這是要去哪裡,老鄉說他們要去隔壁的春縣,他們的縣城被鬼子佔領了,鬼子很快就會來到村裡,幾個鄰村的村民帶著家人全部棄家出逃。春縣還比較安全,又是離他們比較近的一個縣城。李蘭又問道要走多久才到春城,老鄉說還要走上個幾天幾夜才到。
既然這麼多人都去春城,那麼他們也可以跟著這些村民一起去。她回到山裡,跟夥伴們說了情況,領著大家出來與他們一起趕路。
十幾個穿著皮草的孩子也是很顯眼的,與他們前行的大娘就好奇的問道他們是哪裡人?父母在哪裡?
李蘭簡單回答:“我們也是不遠處的村裡的,家裡面的大人已經去春縣等我們了,我們這才趕過去春縣。”她不敢向陌生人透露他們的來歷,因為日本人在找他們,她不能再次冒險把他們的身份說出去。
大媽有點不信,在這麼個戰亂的年代,有哪家的父母會把孩子單獨放出來走動,但看著這些孩子穿著的還是皮草,只是皮草的毛發不再光滑而是結成了一條條細小的疙瘩,頭發亂糟糟的團在一起,仔細聞聞還有股難聞的味道飄過來。
更為奇怪的是這些孩子的眼神,他們中最大的也不過才十三四歲,最小的也才七八歲的樣子,眼神中透露出來的防備和堅定,卻體現出了與他們年紀不符的成熟。
她感覺到眼前的孩子們一定經歷過很不平常的事情,既然他們不想說,她也沒必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年頭,誰的經歷不帶點不平順與不平常呢。
大娘看看在牛車上熟睡的孫子,又看看那十幾個獨自行走不與人攀談的孩子,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日頭走到了頭頂,中午了,隊伍停下來了,大家紛紛就近坐在地上,將身上的行李卸下準備吃午飯。
李蘭也讓孩子們停下休息。他們看到村民們吃的基本上是紅薯、土豆之類的幹糧,感覺嘴裡分泌了一些口水,他們很久沒有吃過紅薯了,肉幹再好吃也有吃厭的一天。
李蘭的心裡感到迷茫,她不知道他們到了春城該幹什麼,長福他們年紀還小,即使做工,大機率也沒有人要,他們去春城後,依然面臨如何填飽肚子的問題。
不過好在春紅的傷勢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很多,基本上可以稍微走動一點,像今天這樣的路途,她和大柱、周俊他們就輪流揹著春紅。到第二天,大娘和他們有點熟悉了,看到他們輪流揹著一個女孩子也很辛苦,就讓春紅一起躺在牛車上。
李蘭很感謝大娘,將自己的肉幹分了一點給大娘的孫子當零嘴吃,大娘笑的合不攏嘴,直誇李蘭他們真懂事。
隊伍裡絕大部分都是莊稼人的打扮,有兩個人比較特殊,吸引了李蘭的注意。
她看到有穿著長袍的年輕男人,有個穿著白色的襯衫,這兩人經常在一起說話,一起走路和吃飯,非常相熟,混在隊伍裡非常紮眼,他們的氣質像是有見識的讀書人。
這天中午,李蘭看到兩人在河邊掬水洗臉,他們有說有笑的,卻沒有發現自己腳下居然踩著一條銀環蛇。只見蛇嘶嘶的吐著信子,在快要咬到小腿時,蛇被一隻箭釘穿在地面上。
兩人聽到射箭聲,才看到腳底下踩著的蛇已經死了。男人顫巍巍的抬起腳,感到一陣後怕。銀環蛇是這一帶山區最毒的蛇,被它咬傷基本上就沒有救了。
李蘭將箭從銀環蛇身上拔下來,然後把箭拿到水裡清洗好,重新插回到箭包裡,轉身走了。
兩個人連忙追上去,其中一個說道:“這位小姑娘,剛才真是多謝你了,要不是你射死了蛇,死的可就是我了,多謝多謝。”
李蘭回道:“不用謝。”她感覺有點奇怪,這個天氣照理說蛇已經冬眠了,沒想到還能在草叢裡見到蛇。
兩人看到這個女孩子如此的冷靜沉著,心中不禁佩服起來。
此後在前行的路上,兩人總是借機與李蘭走在一起,與李蘭說話。李蘭才知道,他們中有一個是醫生,要去春城的縣醫院做醫生,另外一個是老師,去春城的學校裡做校長,兩人是大學同學。要做醫生的男人叫周鈺,另外一個叫施桉。
從施桉和周鈺的口中,李蘭得知了今年日軍大舉南下,佔領了皖南片區,李蘭所在的村莊就是在此次日軍入侵下被屠村的。她還聽說了一個地方叫井岡山,說那裡是革命的搖籃,是戰鬥開始的地方。
施桉對李蘭很好奇,她身邊跟隨著十幾個孩子,看起來都是以她為首,而她時常沉默寡言。
其他孩子也並不像隊伍裡的孩子那樣天生好動,而是防備心很重,同時又表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穩重與安靜。
施桉問李蘭:“你們到春城是去找家人嗎?”
李蘭回答:“是的,我們的家人都在春城。”
施桉問:“那你們在春城有找好讀書的學校嗎?”
讀書?她彷彿被一道雷劈醒了一樣,對呀,讓孩子們去春城讀書,既可以免受奔波流離之苦,還能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