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點重重顯險境
東平府乃是兗州府散州隸屬府,吳家便坐落於此,吳哲便就是在此地當了一十七年的同知,無論他託了多少關系,甚至上峰在每年的升遷考核都為他屢屢上述提名,但他的官職卻依舊就這麼無升無貶的滯留著,仿若無人問津。
到了後來,兗州府的官場中人也就都明白了,這必然是京中某些貴人授了意,可即便如此,在這個官場中也無人敢對吳哲及吳家不敬。
因為在這大順朝中,若說有一人敢自稱自己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那便只能是英國公府的國公爺陸懋無疑。
畢竟在天順朝自太祖創立基業至今,歷朝一百二十年,在現有的功勳世襲公、侯、伯爵各家中,唯英國公府最為顯赫,歷任的英國公皆是功勳卓著的功臣良將。
在二十年前,上一任的英國公陸輔因在戰場上為救先皇而殉身兵難,先皇感念他的功績,不僅賜了英國公府世襲誥券,還破例追封其為異姓王。
但因前國公的嫡長子自小便患了腿疾無法承繼爵位,所以國公府內德高望重的王老太夫人親自上宮闈向皇上請旨,讓前國公爺陸輔那只有八歲稚齡的庶次子,也就是太夫人吳氏的親生兒子陸懋襲了爵。
而如今的太夫人吳氏當時也不過是陸輔的妾室,因沾了兒子的光,才破例冊封了她一品誥命夫人,而這位太夫人便也就是吳哲嫡親的姑母,也就是說吳哲的親表弟便就是那位超一品英國公陸懋,試問,兗州府這樣偏遠地方的官員們,又有何人敢欺辱他?
因此,東平府的知府官差在接到吳家嬤嬤的報案時,極其重視,即刻便派了十幾名衙役官差浩浩蕩蕩地上門去。
眾衙役爭著搶著來辦這一趟差使,一來當然是想在這位吳大人面前表現表現,二來倒都想要看看是哪個不長眼的賊人敢進吳家去犯人命案。
吳家大門洞開,門外擠滿了或好奇、或是義憤填膺的百姓們,畢竟這個吳哲在東平府可是出了名的為民辦實事的好官。
可就當官差們站在了吳哲跟前時,看著這個被捆綁住已然昏厥的吳大人,所有人都呆立著不敢動彈,他們看著眼前的吳大姑娘吳錦嫿,全然說不出一句話來。
眾人都不知該如何是好,吳錦嫿卻果斷地提溜出來那個往日為母親看病的大夫、日日給母親熬藥的僕婦和那碗毒藥的藥方、藥渣,以及老太醫出具的醫案,一件件證據都呈現在官差的眼前,真真是人證證物俱全。
官差們目瞪口呆,這,這……哪有大義滅親至此的姑娘,往常官宦之家但凡發生此事都恨不得拼命遮掩過去,大不了稟一聲說家中夫人突發疫症病故也就是了,哪有家醜外揚的道理,還要狀告親父殺母,這樣她自己又有什麼好下場不成?
“大人,兇手就在眼前,你們不提回衙門去審問嗎?”
他們面面相覷,實在不知該何反應,要說把這位吳大人提回去衙門,別說他們不敢,便就是他們敢把人提了回去,那知府大人也得打殺他們一頓,可要說不管,這吳家門外可站滿了全城百姓呢,這要是吳大姑娘往外一嚷,那百姓們都唾沫星子就能把他們幾個淹死。
事到如今,他們可真是太後悔今日爭著跑來辦這一趟差事了,可現在……眾官差實在無法,只能叫一人回去請示知府大人。
直到指令到來,眾人才押解著吳哲出了吳家大門,往衙門而去。爺隨即引起了大門外的百姓一片嘩然,議論紛紛。
吳家夫人暴斃而亡,家主被抓,這個曾經人潮攘攘、絡繹不絕的府邸一下子便門庭冷落了起來。
就連吳家夫人的頭七,在喪居院落外搭設的靈棚,也並沒有一個遠親或近友前來憑吊,吳家往日如流水一般的人潮,如今因著這涉及夫妻毒殺的人命官司,也如流水般退去,人人都避著不及。
更何況這吳家的靠山可是英國公府,官府到如今都不敢判案,只能層層往上上報案情,他們怎可能不懂得什麼叫趨利避害。
這七日的時間裡,吳錦嫿一邊處理這母親喪禮事宜,一邊日日遣人去問案情進展,她逼迫著自己忙得如同陀螺一般,便不會胡思亂想和傷心難過!
可母親尚未出殯,官府前來通報,說官府已查明詳情,吳家夫人乃是往日疫病因大夫誤診,開錯藥方耽誤了救治之故,才導致病情急轉直下而至命喪,一切都是那名庸醫之罪,與吳哲並無幹系,應即日起無罪釋放。
青天白日之下,僧侶們誦經超度之聲不斷,可吳錦嫿的心已然跌落到了谷底。
可她並沒有沉溺於傷情太久,即刻使人拿了銀子出去,要他們勢必要打聽出前因後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