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最愚笨的皇帝下達指令,也會去安排左右們探查:朕的旨意傳到哪了?
至於左右們怎麼忽悠應對,那就是左右們的本事。
男粉認字不多,就像認得兩個字,“愛男”,顧名思義,他們一定會愛我們男粉的性別、男人的性取向,男明星的性別,愛角色商品設定的為男的性別,愛看以男人互害為主場的大男主劇情吧?
至於性別立場、性別權益、性別敘事,這裡面又沒寫。
男粉哪知道呢?
同樣的愚蠢的行為,只要換一種場景,就會讓一部分反對的男人變得欣然接受。
“這是進步!”
只知道“我男我也”“我男才男”的愛男,彷彿把直流電的示意圖旋轉180°,內容就變成了交流電。
否則,按照男頻的規則,反對者均扣以厭男、辱男之名!
哪怕他們護的是女性明星,敢談論她的也是厭男。
“男”這個字太包容了,不說真實的人,哪怕畫一個女性角色的身體——健壯的大腿、發達的臀部肌,胸部、肩部收束、沒有喉結,只要說這個角色是男的,那一定是得愛!
對了,宣發還是按大男主的節奏走,這個省錢,畢竟大男主粉確實聲音大,就像小孩點破大人的想法,因此人們才說她聲音大。
給男主加點時髦的臺詞,比如“不以出身論英雌”“英雌不問來路”什麼的,先給大男主角色疊好甲。
當大家爭論“真偽大男主”的時候,他們肯定會忽視“一個最普通的女人從來都不受這個委屈”。
這下不得熱度拔群!?
雖然粉絲不滿一些“大男主粉”人少事多聲音大,但他們聲音大人又少啊!
因而,這群人十分適合作為前期宣傳的話筒、後期粉絲攻訐的靶子。
粉絲人多勢眾肯定打得過人少,對面聲音大肯定能為劇宣貢獻熱度——諸如什麼 “先上桌”。
至於是在桌上加一雙筷子,還是上桌當盤菜,這點就不好意思了。
什麼“不要對大男主太苛刻了”。
雖然一些大男主文容易被舉報、被咔、被屏,雖然某部分群體創作這玩意這不能說,那不能寫。
但是沒人說這不對,沒人說這個環境對大男主文太苛刻了。
反而人少的部分更適合作為“不對”的目標——都怪你們對我們大男主文太苛刻了,錢少事多聲音大!
一方對一方,有著詮釋符號的權力,人少對人多,卻沒有解構的權力,因而天然地誕生了一種不正義。
進而再將這類不正義,歸結於更加稀少的、甚至於不存在的一方,於是己方就成為了得以伸張正義的受害者。
可笑的是,不正義的形成與不正義的歸結,極有可能是兩種人,兩種截然相反的人。
為什麼不歸結為人多的一類?比如小生薑?比如另一類人,因為人家流量大,又真能封號。
既然這樣,無論怎樣的大男主,無論是否是男性主場的電視劇,都有大批受眾護著、有著男人反複吹噓娛樂化的形象,那編劇還費這個心思塑造“男性主角”幹什麼?不能多掙錢,還容易挨罵,她是打工人,不是教育家。
反而把標準不斷拉低,以後她們編劇要是稍微寫個人樣的男主,那更是會被上價值吹捧。
這是鋼絲製作的安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