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
《自白》殺青是在十一月初,那個時候,姜逾已經進入表演班開始為期半年的學習。
《追捕》早已經播完,可惜兩位男明星的撕吊之戰仍在持續,其中還包括倆家男角色與現實男人之間的爭執。
這個地方什麼都可以以“愛男”的名義進行迴旋鏢,什麼都可以是“男”。
男角色是男,自然是要擁護的,自然無限用苦難鍍金來吹噓大男主的。
就好像前幾年誇獨立清醒男主不戀愛腦一樣。
不過這幾年愛吹噓主頻、男頻的大男主的人也多了起來,主要以打擊男配小三為中心,豔壓男配,以寬宏大量反襯男配不如男主手法,觀眾很吃這一套,因為他們愛男了,又高別的男人一等了。
當然,哪怕男主是做了小侍,那也是大男主,因為他根本不在意嫡配庶配這種世俗虛名。
至於出現男頻大女主式角色,那更是愛男的好事,問就是男人異性戀多、男人愛看,是要男人用金錢證明愛來上供的。
再問就是主頻男角色多,讓人去看主頻。
至於女角色是好是孬,無所謂——不如她是直是彎重要,不過性取向也不是那麼重要,反正都有男人喜歡,反正都是男人吵。
最重要的是有子宮,哪怕是虛擬的設定。
那麼現實男明星愛不愛呢?
因為是男人,所以必須愛。
因為是男人,罵了就是厭男。
那麼現實男人愛不愛呢?
哦……那得看他是不是跟他一樣,喜歡看一些相同的愛男題材了,如果是對家,那自然是|)|得要死、賤貨、ditch、cheapan、某|吊|、x小|弟|、大爹、大爺、大哥……等等一系列花名,而只有本家愛好的男人才是真愛男。
個體愛好的爭端巧妙地被替換成了性別立場。
彷彿愛好是永遠不變的陣營。
那麼多的陣營,那屬於“男”的公約數自然是越來越大,但從一開始,男人的性別立場就不存在,哪怕他們愛一個全能的、獨立的、有鮮明個性的、完全符合任何愛男要求的男神。
那又怎麼樣,他們還是會膜拜、會追隨造物。
都不是男人的性別立場,而是人的造物,甚至絕大部分是屬於女人的商品造物。
寺廟、遊戲、小說、影視,到處都是這種造物,它們被人施以苦難,被人雕刻上男人的樣子,讓它們變成入贅、被燒、捱打、供奉的樣子。最後向男人展示這種造物,說,看,這就是你們男人的樣子。
這種造物比鞭子更好使,以至於現在的男人在男頻也會主動創造鞭撻同類的鞭子了。
不少男人為製造這類鞭子付錢。
男人還必須得愛它,不然“你連男角色都不愛,怎麼信你愛男?”
姜逾很難對角色說出喜歡或討厭兩個字,無論是這裡還是那裡。
在她看來,她扮演的角色不過是編劇、導演以及她本人的共同造物。
這種東西的作用,大概就是成為現實女人的玩具——“看,你們也能變成這樣”“諾,你們也可以這樣做”。
林振羽可以擇取多個配子仍被誇贊“深情純愛”,現實女人也應該是這樣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