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逾站在半掩的門前,輕輕敲了三下。
江喬嫚抬起頭就看見姜逾揮了揮手中的酒液,被人打攪的不悅化為了開朗的笑容,說:“來來來,一起看。”
“你有什麼推薦的嗎?”江喬嫚接過酒杯。
姜逾謙和地笑了聲:“《教母》。”
江喬嫚一臉動容:“你也愛看《big other》?”
姜逾沒看過《教母》,但她演過本土版。為了應付劇組的圍讀會,她記下了這部電影的經典影評,以及電影粉絲的感人作文。
於是她賣弄似地回道:“我個人認為《教母》是一部在影史上接近於完美的電影,從劇本、選角、演員表演、音樂、服化道等各個方面都很出色,沒有明顯的短板。”
江喬嫚大笑著回答:“那就這個了。”
“三部曲中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第一部,其次第二部,第三部感覺很不真實。”
第一部《教母》可以簡要寫為“莫欺少年窮”“傳統女孩發家史”。
作為降生在傳統家庭的女孩,她從小就接受了一切美好的教育——正直、勇敢、智慧、堅毅、果斷。
高貴美麗溫柔善良呢?
噢……在男主身上。
《教母》第一部的男主是一位美麗動人、出身高貴、心地善良、同情底層的富家少爺。
男主對萊妮一見鐘情,勇敢追愛,最終為了救下萊妮而犧牲,臨死之際,他被萊妮抱著說“我愛你”的名場面,感動了無數人。
姜逾笑著應和江喬嫚的解說,心緒如同酒瓶中的液體一樣,酒液激蕩地起伏,在脆弱的玻璃瓶中,沉默地拍打不可撼動的沿壁。
語言是有性別的。
“但是有一天,母親經營的公司破産,為了還債,她們不得不賣掉大房子,搬到老家去住。
老家秩序崩壞,屬於三不管地帶,於是萊妮……開啟了一代傳奇人生。”
接著嗅著酒香的動作,姜逾小小打了個哈欠。
第二部《教母》的主角是萊妮的養女——溫妮。
她為人風趣幽默、重情重義。
溫妮的手下中有一位花邊緋聞極多的大明星,因為大明星強誘了一位少爺,被少爺的母親報複,導致她的聲音變得虛弱,無法一口氣連續開唱一場演唱會,每次只能唱個五六首就不得不停下。
這場報複給浪|蕩|的大明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讓她吃足了苦頭。
溫妮作為銀行家主動出面,與少爺的母親交涉,最終利用資金壓力,不得不讓這位嚴厲的母親放少爺與大明星雙宿雙飛。
還有什麼收拾一代首領留下的爛攤子,保護老友的男兒,報複街頭混混,對養女充滿愧疚,不惜送她出國遊學等等。
與前兩位的劇情相比,三代的戲份大多為女主與二代男兒的情感糾葛。
以過去絲毫不客觀的文學批評態度來看:“《飄》如果是男人寫的,那麼他會被分到世界文學主頻中,被誇贊描寫了宏大的戰爭場景,細膩地寫出了種植園生活,而非愛情小說分類,探討著白瑞德好不好。”
同理,在這個地方,第三部《教母》雖然充滿了愛情元素,但仍然是主流商業影片,而《xx黑》在這裡,只是一種滿腦子低|俗|愛情的三流男頻。
既然語言有性別,那麼文學、劇情,電影、鏡頭,都會有名為性別的玻璃壁。
社會是傾斜的,語言是有性別的。過去的斜坡不是光滑的,而是有階梯的,每一道階梯都是分類的,且只對分類者分類。而□□的分量則是入場券,他們把這個叫做“才華”“天賦”“努力”。
姜逾明白的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