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來的?真的是祖上傳下來的嗎?”邊組長趕緊催促。
小組員喝了一杯水之後,才將自己查出來的東西說了出來,並且還提供了相關的證明。
“買洋房的錢是賣認購證賺的,就是九二年那次的認購證,後來漲到六千多一張的那個認購證。”組員說道。
“認購證?一個六十多的老太太懂的買認購證?”邊組長愣了。
“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查到的是齊家老太太在中泰證券代銷認購證的時候買了五千張。
當時買的價格是三十塊錢一張。
一共花費十五萬。
然後三個月後,以一張六千的價格又賣給了中泰證券。
一共到手三千萬。
而齊家的那些孩子手上的洋房就是齊家老太太賣完認購證之後買的。
這些都是當時的交易憑證。”
組員說著,就把一沓老舊發黃的憑證擺在了邊組長面前。
邊組長這時候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九二年,三千萬?
這意味著什麼?
“當年買房後剩下的錢呢?幹嘛用了?”邊組長突然問道。
“在銀行買了兩次國債,一直到九七年的時候才都賣掉。
然後賣了的錢齊家老太太又都買了房子。
還是上海那邊金融中心旁邊的一個小區,買了一百零八套。“組員繼續說道。
邊組長感覺在做夢。
這個老太太是有前後眼嗎?
一個普通的農村老太太居然有這麼好的眼光,他怎麼就那麼能不相信呢!
“那他買認購證的十五萬是哪來的,查出來沒有?”邊組長繼續問道。
“查出來了,是齊家老太太用淮縣的一些門市房去銀行抵押拿到的。”組員繼續回答。
“門市房?齊家有那麼多門市房嗎?”邊組長繼續問道。
“齊家老太太買的,她先是開包子店,後來又和人家合夥開飯店,還在趙家莊和人合夥養魚養蝦什麼的。
最大的一筆錢是八十年代的那次無息貸款。
齊家老太太貸了一筆錢。
也是拿了那些錢,才把當時回華夏的一個資本家手裡的門市房買下來的。
然後出租,抵押......
再然後的事情我已經說過一遍了。“組員自己也說不下去了。
邊組長還能說什麼?
現在所有的資金來源已經非常清楚了。
都很合理,你也找不出錯處來。
唯一不合理的就是齊家的老太太是怎麼把這一切做的很完美的。
難道說真的是天賦異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