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 104 章 “登記”
差役登記受災民眾時, 自然不是百姓說什麼便記什麼,還需複查審核, 以防虛報、漏報。有人帶著地契、房契或是族譜等能證明身份和戶籍資訊的舊文書,核驗起來便容易些。
大娘就是其中之一了,洪水突發後,她便將地契貼身藏在裡衣,一路小心保管,差役見有憑證,簡單詢問了籍貫、家中人口等,便快速登記在冊。只是大娘丈夫和兒子, 至今下落不明, 生死未蔔。
尋真和引兒二人拿不出任何能自證身份的物件,差役便會去走訪鄰裡核實。因灘頭村緊挨著淮河,洪水來襲時首當其沖, 房屋成片倒塌, 倖存者寥寥無幾。大娘主動為她們作證,差役聽後,便沒懷疑, 將二人登記在冊。
待主簿彙總整理、編造完善後,尋真和引兒便正式成了泗州虹縣青陽鎮灘頭村的村民了。
二人在灘頭村搭了間小屋, 與大娘做了鄰居。
尋真去城中書院讀書, 憑著讀書人的身份, 攬些抄書的活兒。
引兒,不,現在是甄淩了。
甄淩在家做些手工活,拿繡品和手工藝品去集市上賣。當然,替人抄書和賣繡品賺不了幾個錢, 主要還是靠包袱裡的金子換錢度日。
尋真每日都會早起,繞著整個村子跑步,還在屋前置了雙槓,煉臂力,後來,她又去城裡的鐵匠鋪,定製了一副槓鈴和一堆啞鈴。
每天清晨,尋真雷打不動地先繞著村子跑上一圈,回來後便開始進行力量訓練,做雙槓臂屈伸、槓鈴臥推、俯臥撐,直到把自己累趴下。
尋真其實從未接觸過系統的健身教程,這些鍛煉方法和器材製作,全是憑她的記憶摸索出來的。回想起來,也覺得自己挺幸運,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瞎琢磨,居然沒有弄傷自己。
就這樣堅持了小半年,尋真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很大變化。
原本單薄的上身逐漸變得結實有力。她個子不高,如果身形過於瘦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這下可算是不用擔心了。
而且,經過“流亡”和戶外鍛煉,她的面板也曬黑了,還有些粗糙,便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特意把臉抹黃了。
灘頭村人口稀落,沒多少戶人家。尋真每日堅持晨跑,來來回回穿梭在村子的小徑上,次數多了,村裡人便都眼熟她了,還覺得新奇,讀書人大多弱不禁風,整日手捧書卷,舉止斯文,像尋真這般愛動的,倒很少見。
兩人定居三月後,差役在村子顯眼處張貼公示。
差役扯著嗓子,站在告示旁,詳細地向圍攏過來的村民們解釋其中內容。
尋真正在晨跑,瞧見這陣仗,停下腳步,湊過去看熱鬧了。
泗州刺史頒下新政。
名為荒政三策:
其一,恩詔百姓,二年之內,賦稅全免,至第三年,減半徵收。
其二,行以工代賑之法,凡受災民眾,投身水利疏浚、路橋建造、城垣修葺等公共工程,均可獲錢谷以為酬。
其三,減糶出貸,官倉之米減價出售,同時朝廷放貸於民,以助災民重振家業。
差役講解完,百姓們歡呼雀躍。
尋真心想,泗州的官還挺好,有了這政策,即便沒錢,她們也能在泗州好好過下去了。
甄淩聽尋真講了新政策,感慨道:“……是父母官呢。”
在書院,尋真也聽見別人談論新政策。
尋真正坐在位置上看書,聽見一詞,注意力一下被吸引過去,豎起耳朵細聽。
“……聽聞這‘荒政三策’乃濠州一官員所創,如今在濠州推行得極為順利,百姓都安定下來,農桑商貿迅速恢複,成了災後重建的典範,是以他州紛紛效仿。”
“如此大功,若各地推行順利,那官員豈不是要加官進爵,青雲直上了?”
“你這人怎如此功利?為官者當造福百姓,怎能只想著升官發財之事?俗!”
“哈哈,說起來,你可知這位官員是何來歷?”
“此人你定有所耳聞,他出身名門,才學卓絕,年紀比你我都小,才二十三,便有如今成就。此番回京,說不定能換上緋衣了!”那人聲音滿滿的羨慕。
“那人莫非是……”
那人正要說出名字,突然壓低聲音,尋真沒聽清。
另一人接話道:“正是他。”
一人嘆氣道:“人家年少為官,一路扶搖直上,再看我屢試不第,真是天壤之別啊!”
“莫要灰心,你要相信自己,這回定能中的!”
年末,老夫子叫住尋真,要舉薦她去蘇州的青麓書院,問她是否願意。但青麓書院的束脩頗為昂貴,一年要五十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