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欣一度有些自我沮喪和懷疑,在拍完這一段之後,他甚至還揹著主演們偷偷找投資方那邊請辭,表示前面的錢他也不要了,讓對方再換個人來拍。
可投資方真金白銀花出去,到了這個時候突然換導演,先不說對方來了之後能不能把這個故事拍好,萬一換了個人過來,大手一揮表示前面的東西都不能用了,包括先前搭建好的一些場景也要重新改。
那他們這一下子就要虧掉至少大幾百萬。
所以最後好說歹說又請動了李連結、劉德樺等主演一起遊說,才又把陳可欣勸著留了下來。
好在拍完前面這部分之後,陳可欣也給出了極大的權利,讓現場拍攝的工作人員有足夠的創作空間,所以後面的劇情就順暢了很多。
村落的戲拍完之後就是皇宮戲和打仗。
這部分他們把取景地選在了涿州影視城。
畢竟涿州那邊離的不遠,就在河北保定,也有充足的用來打仗的地方。
為了這些戲份,陳可欣足足找來了上千名會騎馬的演員。
同時陳可欣要求畫面真實,最好在打鬥的時候一個威亞都不要用,一個花哨的招式都不要設計,全部都要實。
這種要求在其他動作指導看來可能就是外行指導內行,畢竟按照陳可欣的意思,很多工序和細節都要被顛覆。
但這部戲的動作指導是姜白,姜白最懂什麼是真刀真槍的幹,既然你說不用威亞,那我就按照不用威亞的來,既然你不要花哨招式,那我就全給你換成實戰用的。
反正有動作戲的都是成熟的武打演員。
所以從一開始姜白給到陳可欣的那些動作設計,陳可欣看過之後,也只是改了少數幾個地方。
但作為動作指導,不僅僅要設計演員們的武打動作,另外戰場上的畫面也需要姜白去進行設計,包括打仗時士兵們所謂的陣型,到了什麼地步要變成另一種對敵的陣法。
還有這些畫面要如何進行拍攝,是用幾個架設在遠處的遠景進行長鏡頭拍攝,還是動用無人機在天上拍攝也都需要姜白來做。
可在這一點上他們二人又有了分歧,姜白的想法是既然要拍出大場面,那肯定就得用遠景,把遠處的長焦鏡頭和無人機結合起來,有動也有靜,然後再拍攝一些士兵和主演們的戰鬥鏡頭就差不多了。
但陳可欣卻想要拍攝一些更細的東西,比如士兵流血的臉部,殺紅眼的猙獰表情。
最後他們討論了半天,決定分成兩邊來搞。
陳可欣就負責這些更加具體的特寫,姜白這邊則是負責大場面。
他們兩個雖然分好了工,但這部電影的總攝影黃嶽太卻遭老罪了。
本來陳可欣拍戲就麻煩,這個細節也要拍,那個細節也要拍,現在又多了一個姜白,兩頭他都要照顧到。
另外這部電影是他從影三十年來,動用演員最多的電影。
根據陳可欣和姜白二人的設計,拍大場面一共要用到三條軌道,每一根軌道都要佈置八臺攝影機,同時拍三條,也就是二十四個機位。
就算拍文戲也得同時佈置三四個機位,以確保記錄下演員臉上的每一個細節。
沒錯,這就是陳可欣的要求,而且他不光對鏡頭要求高,對於演員們的要求也同樣很高,在說每一句臺詞的時候,身上的動作,面部的表情都摳得很死。
比如,三個主演在準備去投靠朝廷的時候,三位大人坐在座位上,他們三個則是跪在後面。
兩三位朝廷裡的大人彼此之間的勾心鬥角都要透過表情體現出來。
觀眾們可以注意不到,但他必須要讓這些鏡頭呈現在熒幕之上。
但好在飾演這三位大人的演員也都是老戲骨,只要導演提出了要求,那他們就一定要做到。
晚上回去拼命地琢磨劇本,理解每一句臺詞背後的含義。
姜公、狄公和陳公三個人各自為營,除了姜公之外,另外兩個都想拉攏他們三個。
而這些大人物之間的臺詞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在他們的潛心研究之後,三人每一句臺詞,每一個眼神都滿滿的是戲。
將他們三個之間既有共同利益又要各自暗中壯大的心思演的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