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原來,馬將軍把西北大捷的訊息傳回了京城,皇帝龍顏大悅,再一聽這次大捷多虧了西南生産的一種止血化膿的藥膏,對這藥膏很是感興趣。
聞聽是西南藥坊做的,便把宋懷山招來問詢,得知果真是姜辛夷弄出來的,對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個鄉下哥兒,能治鼠疫,能治他的消渴症,還能研製出這般神奇的藥膏,他的醫術不該埋沒在縣城。
從前,他因病大權旁落,也是擔心旁人忌憚他的醫術,會對他做出不利行為。
現在他的病已經好得差不多,權柄也收回來不少,護得住這樣一位神醫,也是時候見見了。
姜家人不知這些。
趙二孃得知姜辛夷要去京城的訊息,著急得不行:“好端端地怎就要去京城了呢?”
這都九月,沒幾個月就要過年了,這個時候上京,不能在家過年,他一個人孤身上路,她們如何放心。
還有孩子,孩子還沒滿周歲,能離開他嗎?
這是聖旨,姜辛夷不可能抗旨,而且他去京城,能見識到更多病症和不同的醫術。徐鹿鳴沒有不捨得,心裡只有對姜辛夷一個人上路的擔憂。
聽到趙二孃嘀咕的話,徐鹿鳴過去攙扶她道:“娘,幹脆你和爹也跟著木蘭上京吧。”
“什麼?!”趙二孃聞言聲音驟然拔高,連連搖頭,“不行,不行,京城太遠,我們去了也沒用途。”
徐鹿鳴笑:“誰說沒有用的,你們去了幫著木蘭帶孩子啊。”
徐鹿鳴不打算讓綿綿和姜辛夷分開,他這兒都是一群兵痞,孩子現在正是學說話的時候,別跟著他們一群大老粗學一堆不文雅的口癖。
孩子跟著姜辛夷,有個頭疼腦熱,姜辛夷能給她治療不說,有個孩子在身邊,姜辛夷也沒那麼孤單。
趙二孃詫異:“你這是要木蘭帶著孩子上京?綿綿還這麼小,這麼遠的路途能行嗎?”
徐鹿鳴點頭:“能行,現在天氣不冷不熱,路上走慢一點,有木蘭看著出不了什麼大事。”
怕趙二孃還擔憂,他又添了句:“京城能人多,以後綿綿長大了,找教導她的師父也好找。”
他和姜辛夷都有事情要做,不能每時每刻都在帶綿綿,等她大一點,識字這些教學還是得找專業人士來。
京城彙聚了天下讀書人,在京城找的老師肯定比在縣城找的老師好。
趙二孃一聽,是這個理,綿綿在京城長大,總比在縣城上大有見識。
可是她從來都沒有出過縣城,以前當丫鬟的時候沒出過,現在也沒出過,她以為這輩子都這樣了,沒想到臨老居然能出縣城門,還是去京城那個富貴窩。
她內心惴惴不安,晚上和姜大年商議:“他爹,我們究竟是去京城還是不去啊?”
去,她怕達官顯貴太多,上次木蘭在家裡弄的什麼燒烤宴,耿縣令往她跟前一坐,她都不敢說話,到了京城,如縣令這樣的官員會更多吧。
不去,木蘭和綿綿她委實放心不下。
姜大年這一年在縣裡也算是練出來一點膽氣,而且他也看出來了,姜辛夷和徐鹿鳴都不是甘於平庸的人。
他拍了拍趙二孃的手:“去吧,現在不去,以後肯定也要去的,就以木蘭和小鹿的本事,上京是遲早的事,趁我們現在還年輕跟著去看看,真等七老八十,想去都沒得去了。”
這倒也是。
京城啊,天子腳下,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的,誰不想去見見。
趙二孃把自己的擔憂說了說:“我怕我不懂規矩,上了京城得罪人給木蘭惹禍。”
姜大年想了想:“我們不出門,就在家裡帶帶孩子,不去招惹旁人,旁人還能主動上門來招惹我們不成。”
趙二孃總算是放心了。
翌日,聞聽趙二孃和姜大年同意去京城的徐鹿鳴,高興得立馬去找了鏢局,回來塞給他們一個銀票匣子:“爹孃,京城花銷不比縣城,到了京城喜歡什麼買什麼,別拘著自己。”
趙二孃粗粗一看,約莫有兩三千兩的樣子,嚇得將盒子關上,推回給徐鹿鳴:“我們有錢,用不著你這些,你快收回去。”
昨夜決定去京城的時候,她和姜大年連夜點了點手頭上的銀子。
這兩年,她和姜大年在縣裡養鵪鶉,幫著運貨,零零散散地也攢下了五六十兩,加上姜辛夷和徐鹿鳴還有幾個孩子時常給的家用,現在手頭上都有三四百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