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香趕緊將王春喜迎進了屋子,沈雲清端了瓜子和水進去就出來了,坐在院子中繡帕子,隱隱約約能聽到屋子裡的聲音。
王春喜長得很是喜慶,圓圓的臉上滿是笑容,剛剛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跟林月香說出了此次過來的目的。
“月香,我這裡有一門好親事,緊著來問你的意思。”
林月香一聽也趕緊問道:“哎呦,她嬸子,快與我說說。”
原來前幾天林月香上門後,沈雲清要相看人家的事就傳出了風聲,有好些人家上門打聽,有本村的也不乏有別個兒村裡的。
王春喜尋思著觀望觀望,挑個條件好些的人家說給林月香。
昨個王春喜剛剛吃過早食不久,家裡就來了人。
對方穿著齊整,身上的料子一看就是好料子,頭上還帶著銀簪,王春喜一瞧就知道是有些個家底的。
還沒等王春喜怎麼問,就說了來意,這人家姓季,家住南山村,今個兒是為她兒子來相看親事的,說是相中了她們村沈家的哥兒,想讓她去與沈家給提一提。
季家的說她家兒子叫季瑞,今年也是十六歲,甚至還讀過書,等下次院試還有望考上秀才呢!
王春喜一聽,這是不錯,可能考上秀才的多半會娶鎮上的姑娘哥兒,即便沈家哥兒的條件再好,也還是個鄉下哥兒。
誰知季家的卻說,她家並不在意這些,只希望早日把婚事訂下來,好生過日子,打聽到沈家哥兒條件不錯,就過來探探訊息。
王春喜就答應她會去問問沈家的意思,這不,今日立馬就來了,畢竟這家條件不錯,孩子還讀書識字的,鄉下可找不出幾個這樣的。
林月香聽了,也覺得條件不錯,但是孩子的親事不能這麼草率,大兒媳就是南山村的,到時讓親家幫忙打聽打聽再說為好。
於是告訴王春喜說過些日子再給對方答複,王春喜也知道這事急不得,說了會兒這事兒,便嘮了一會兒家常離開了。
沈雲清看人出來了,跟著林月香送客。
看人走遠了,林月香忙把沈雲清拉到屋子裡,她想問問兒子的意見。
沈雲清在院子裡多少聽到一些,她娘又與他講了一遍。
“寶兒,你是什麼意思,跟娘說說。”
沈雲清思索了一下開口:“娘,聽著條件是不錯,但還是先打聽打聽再說吧。”沈雲清有些疑惑對方既然有望考上秀才,為什麼會看上他。
林月香聽了附和道:“娘也是這個意思呢,明日娘去給你大嫂提一提,讓她往家裡傳個信兒。”
“嗯,聽孃的。”沈雲清點了點頭。
…
沒過幾天,沈雲清大嫂孃家那邊就傳回了訊息。
季家在南山村算是日子過得好的人家,二兒子書讀得確實不錯,聽起來沒什麼毛病,但是他家裡還有個大兒子,是季家男人前一個媳婦生的,算起來都十八了,前幾年打仗被徵走了,去歲冬天才回來,現在親事還沒個著落。
那孩子性子獨,甚少搭理別人,陰陰沉沉的,還從戰場上回來的,別人也不敢上門給他說親。
少有哥哥未成家,弟弟先成家的,村裡人問起,季家女人也說這孩子性子不好相與,她一個做後孃的,也不大好管繼子的事。
她兒子到了年紀,想著給說一門親事,安定下來就能一門心思讀書了,免得到時候耽誤了。
這一番話說得有幾分道理,別人也不能指摘些什麼,平時季家那女人對待繼子也沒聽說有什麼不好的,雖然經常能看見那孩子幹活,但鄉下的漢子哪個不幹活,就算是親生的也得幹呀。
就只有一點讓人有些懷疑,當年徵兵的時候,季家不可能拿不出錢來頂人頭,卻一分錢都沒有拿,直接讓人給徵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