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修煉類小說裡,角色想要在大後期有所突破,往往要歷經苦難,破而後立,置之死地而後生,於危急存亡之際壓榨出自己的極限,在最後關頭終有頓悟,邁出最後的一步,修得圓滿。
現實生活中,也存在戰鬥系能力者透過持續性高強度的異能對戰來幫助自己變強的做法,其它系別的鍛煉方式會更加溫和,但升級原理都是互通的。
聞絳一向勤勤懇懇努力鍛煉,近些天一直隱隱有“要來了”的預感,做作業時,他將自己的能力值開得很高,平時一直有所收斂的無形怪物終於暢快地伸展開自己的軀體,而能力值越高,對精密操控的需求性就越高,為了繞過溫家的異能異常檢測系統,【戲劇舞臺】隱匿性和穩定性的特質也被發揮到了極致,如同遊走在一根剛絲線上跳完了一整首圓舞曲。
簡而言之,聞絳經此一役邁過新的門檻——他在做完作業後“升級”了。
s級已經是如今官方規定的最高階級,就像道士終於突破大乘後期得道飛升做了仙人,但常言學無止境,仙人之間亦有高低,亦能進步,探索異能的極限是恆久不變的命題。
通常來說,這種“升級”不會是巨大的飛躍,更接近考試從99.6分考到了99.8分,多參考能力者的自我感受,謝啟上一次明確感到力量充盈全身,確信自己又變強了,是參加青池的暑期特訓期間,a級的學生們集體訓練,s級的每一個人都單佔了一座山頭,以防全力發動異能時傷及無辜。
據在遠處幫忙觀察情況的學生傳言,那個時候,天空中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巨型龍卷在水面上形成,遠看彷彿天災異象,震懾神魂。
謝啟對這誇張的表述沒什麼感想,但也清楚自己弄出了很大的動靜,大範圍破壞周遭環境是不被允許的,為了防止一個升級導致自己直接左轉秘塔,他當初光是特訓前的審批流程就進行了很久。
文明時代,異能等級越往上升,需要做的提前準備就越多,何況戰鬥系本來就傾向靠訓練和對戰升級,受了重傷,在醫院病房裡躺著時收到異能進階的評估報告也不稀奇,在謝啟潛意識裡,“升級”基本和“聲勢浩大”、“疲憊不堪”、“酣暢淋漓”乃至“骨折吐血”等詞掛鈎。
然後上週日,做完作業的聞絳從溫家出來,少見地有些蔫蔫的,對方抱著抱枕,枕在自己的腿上休息了一會兒後重新變得精神,邊打消消樂邊隨口講解道剛剛的疲倦其實是他正在升級突破所致。
現在,他升完了,於是他好了。
謝啟:.......
.......這生活系升級和戰鬥系升級就是不一樣,一通操作下來瞧著毫無實感。
但當事人很有成就感——這可是自己努力的結晶欸,聞絳默默看對方,謝啟和其在充滿暗示的沉默氛圍中對視兩秒,當即真心實意地表示:“太厲害了”。
太可愛了。
聞絳很滿意,之後又給林雯之傳送卡通小恐龍表情堅毅地向上舉起雙臂,背後亮閃閃的表情:小恐龍 eve up.jpg
林雯之心領神會地回他:噢噢
林雯之:那可以回收繭了
林雯之:這下能交作業了
林雯之:感動擦淚.jpg
實力進步好處多多,聞絳進入充實忙碌的一週,週二給老師提交實踐報告,週三和老師彙報異能升級情況,連帶著開了一次關於未來工作方向的小討論會,週四和週五的白天都跟林雯之待在一起。
和聞絳預想的一樣,實力進步後,他們先前一直處於放任狀態的小組作業,也終於變得能夠順利迎來收尾。
【因果蝴蝶】,作業試圖複現的核心,存在於書本中的因果類幻想異能,其依託的原理耳熟能詳,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透過一系列連鎖效應,最終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即所謂的“蝴蝶效應”。
或者,也可以將之看作童謠中的《馬蹄鐵故事》。“因為馬蹄鐵上的釘子少了一個,最終導致了一個國家的覆滅”,以一件小事作為“起因”,進而引發新的一系列陰差陽錯的事件,環環影響之下,最後帶來一個顛覆性的“結果”。
在最誇張的故事版本裡,【因果蝴蝶】能夠不廢一兵一卒,就在鄰國引發一場殘酷的災異,當然,現實中並無這種異能存在的記錄,老師們佈置這份作業的出發點也並不嚴肅恐怖,最初只是基於林朝鶴的一個理論猜想。
由小機率的隨機事件作為起點環環推進,最後招來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在現實生活中難以見到,但在虛擬創作中卻是很常用的手法,依靠這種隨機性和必然性結合帶來的魅力,歷史上誕生過很多部有名的荒誕喜劇和暗含黑色幽默的現實諷刺劇。
【因果蝴蝶】本就誕生於書本作品,和林雯之的【妙筆生花】相性很好,而只要能夠構建起理論聯系,概念類的異能就擁有了成功發揮的可能性。若將【因果蝴蝶】的發動理解為一部荒誕派的劇本,再投射於現實,那麼被能力捲入其中的人皆為演員,他們冥冥之中被或幸運或不幸的隨機事件推著走,本來平淡無波的生活就此出現了轉折。
以生活為底,人為演員,將故事呈現,即為【戲劇舞臺】。
為了保證故事中的角色自己是不知情的狀態,所作所為皆出於本心,聞絳和林雯之不會跟實驗物件們講解其中原理,只讓他們生活一切照舊,甚至直接把這事忘了都行,之後也沒做過任何幹涉,可以說是一直都保持著放養。
聽著簡單,真的操作起來需要注意的事項和解決的問題很多,前期最大的難點便是搭建【因果蝴蝶】的推進邏輯和底層規則。
“蝴蝶效應”也好,馬蹄鐵故事也好,最後的結果都偏向於悲劇,雖然也不指望這一次嘗試性的模擬就能隨機出災禍事件,但必要的保護措施還是要做的,而且也不能讓好心幫忙的同學因為實驗捲入不幸裡。
為此,聞絳和林雯之敲定了很多規則作為限制,就類似於劇本徵集比賽的條件是“不可以出現任何死傷”,“主角及其親朋的結局一定都是好結局,不準寫悲劇”等等,實際算下來,搭建出這個模擬舞臺的過程才是他們最頭疼,耗費心力和精力最多的部分。
而就算邁過了這個坎,正式加入了實驗物件,也有一個問題仍沒有解決:判斷實驗成功與否的依據是什麼。
人活著就在過日子,過日子的每一天都會遇到很多事——怎麼能確定一件事的發生肯定與【因果蝴蝶】有關呢?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便主要寄託在聞絳“變強”上,這點其實並不強求,按照林朝鶴所堅持的“過程比結果重要”的教學理論,前期的舞臺搭建已經對小組二人起到了很好的鍛煉作用,即便模擬實驗無疾而終,老師們也不會因此給出不及格。
不過安全起見,倘若到畢業之時都沒有結果,這份作業便不能再繼續觀察等待,聞絳會直接回收掉所有的在實驗物件身上做下的標記。
即林雯之所說的“繭”,也是謝啟參加實驗時所看見的,由聞絳推入他的體內的異能光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