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卉確認沈敘白不對這個半路殺出來的小姨感到反感,繼續自己想好的措辭,“《貴婦人》是經過多方面認證過的,劇本已經被不少人看過了,包括原著,後續我也會發給你。所以,大家的意思是……”
他忽然閉嘴了,擔心自己一句話惹得沈敘白心情不悅,他是林默緘的人,也是沈故之安插在宗榮內部的眼線,說白了就是為了保證讓這個小主子各方面都過得好,主要是吃哪家飯喝哪家湯,他心裡還是很清楚的。
沈敘白沒一點情緒,“所以他們的意思是,不需要我再看一遍劇本和協議了,直截了當地接了片約,對吧?”他咬牙笑著,“那我問你,是我演還是他們演?我知道你其實在心裡還是對我心存芥蒂,但你要想清楚,真正給你發工資的是誰。我爸給你錢不是全都捏在他手上的,裡面有一部分,我可扣可不扣。”
車門自動向兩側滑向車尾,沈敘白下車前橫眉冷眼回了他一句,“你要想清楚立場,想明白得失。”
張卉繃得死緊的後背被他一句話擊垮了,整個人癱在座椅上,但心裡也釋然了不少,先前他覺得自己天天雙方面監視著沈敘白,只為了掙一點外快,心裡很膈應。
但活著就是為了幾分錢,所以他沒得選。
現在心裡那點事被沈敘白兩句話點破,原本掩著藏著的心思再也不用藏著掖著了,倒是覺得做人磊落了幾分,緩和好情緒跟在沈敘白身後進了主門。
沈敘白扶著刷滿白漆的橡木扶手一路向上,循著從二樓傳來的低低沉沉的鋼琴調去探去尋。
窗外墜在玻璃上畢畢剝剝的響聲摻雜著鋼琴的曲調,沈敘白身上為數不多的精氣神也被打散了。
二樓一扇格子窗前支著一架鋼琴,白色的紗布掀起半頁,女人盤著長發,耳邊墜著單邊耳飾,背後兩根細白肩帶掛著絲裙,露出的一截後背線條極為含蓄優美。
沈敘白等鋼琴曲最後一個尾音結束才開口,“小姨?”
“呀!小白你什麼時候回來的?”陸溫川轉身欣喜,牽起他的手,主動收斂自己的資訊素,她畢竟也是apha,對小輩還是oega自然是十分十足地去壓制自己的資訊素。
沈敘白也的確沒有感到任何不適,甚至有半秒詫異,以為她的資訊素就是這種冷冷雨氣帶著淡淡木香的味道,但回神才發現自己誤錯了意。
“我媽媽一直沒有跟我提起過您,所以我先前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小姨。”沈敘白說來愧疚,不自覺垂頭斂息。
陸溫川基本和他一般高,拉著手進了屋,“不打緊不打緊,我記得你爸還有個弟弟吧?他怎麼樣?”
“……小姨問的是沈叔嗎?”沈敘白從這句話中品出了一些不明不白的感情,像是在關心一位老朋友,又像在打探宿敵的慘狀。
“沈叔叔近來挺好的,只是不常回家,一直在內地忙他的電影。我聽我爸說,他前一陣子去漠河取景,但是不清楚那邊的溫度,穿的衣服也薄了些,臉被凍傷了。”沈敘白注意到陸溫川陡然皺起的眉,忙不疊改口,“不過,現在已經養好了!”
陸溫川笑著鬆了一口氣,又佯裝泰然自若地評價,“他是個oega,離開了人果然還是照顧不好自己。”忽而又有些茫然,似乎除了從沈敘白這裡撈一點他叔叔的訊息就再也找不到其他話可以說了,只是在重複“那就好”三個字。
張卉將東西放下就回了房間,一樓算是會客廳,二樓才是臥室,一層至多有六間臥室,中間正對主門便是一扇上下相連的碩大的彩鏡玻璃窗,如果是晴天,那準是將屋內照得犯彩漂亮。
他的工作忙完了,兀自回房間休息,這莊園本是沈家的財産,沈故之假意大方出手贈予林默緘。
林默緘雖是面上沉穩,一向不偏不倚,對公司的大大小小都是一碗水端平,但還是會偏愛沈敘白,便將這莊園留著給在國外拍戲的沈敘白用,正巧今日便用上了。
沈敘白和陸溫川聊了幾句,他發現這個小姨看起來拒人於千裡之外,但實際是個很真誠的人。
唯獨對他叔叔的關心絲毫有些超於對正常家人的範圍了,他哀嘆這個世界實則只是個轉盤,他和林默緘遲早還會見面的。
和她聊天,沈敘白只覺得舒服,等到他連連打了兩個哈欠,陸溫川便放過了他。
回到房間的沈敘白一沾枕頭便睡了,這一覺睡得輕,也極其不安穩。
翻來覆去便沒有了睡意,沈敘白下床在房間內搜尋著,最終將視線落在面前的書架上,他注意到一疊影片,以及《滿春鵲樓》的原著,就像是故意擺在那裡,特意等著被他發現一般。
沈敘白用手指細細摩挲過這位老朋友,他來國外避嫌了,但沒能保住這位老朋友,國內對他隱瞞性別的事眾說紛紜,那些影視粉又會怎樣看這部作品,沈敘白不得而知。
他出此下策是明哲保身,只能等網上那些說法自行平息,他再考慮要不要回國內複出。
興許是擔心自己看了網評會受影響,但其實大家對沈敘白懷孕一事只是抱有惋惜之情,他們從不質疑沈敘白的演技和真誠待粉絲的心性。
沈敘白不是完人,有質疑聲也正常,但程度只是很淺陌一層,風評還是正向的,只是不少女友粉塌房了。
針對網上那些言論,只是沈敘白不想去看去了解,因此也錯過了那一條被頂上榜一的帖子,標題很吸引人——
《自沈影帝後皆是鸚鵡學舌》
他鬆了口氣,這種時候,他對自己的行徑也不置可否,默默放下那本書,頓了頓,又捧在手心裡。
腦海中浮出水的是五年前的第一次登臺,梨樹的枝條被壓彎了一些,他提著行李箱穿過梨園,肩頭落了三兩瓣梨花,直到隱身於一片梨樹盡頭,一行大字顯了出來——“滿春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