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若是成了,那麼將功抵過,至少他有面對的底氣。
但現在,他不僅沒成功,還負傷而回,那麼……
想到這,魏延嘴裡就發苦,也不知道到時候任小平會怎麼懲處他。
但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去。
他不想說給陸遜聽,但陸遜也說的對,黃忠這個猛將的事事關重大,也必須要讓任小平了解具體情況的。
不然,若是因為他這一次的知情不報,導致後面戰略出現偏差,那麼他就是罪人了。
嘆了口氣,魏延還是起身過河前往樊城。
挨罰就挨罰吧,只要不冷落自己,那一切都不是問題。
等魏延走後,陸遜也是搖搖頭。
幸好有任小平在,還能壓住魏延。
要是沒有任小平,就他和魏延兩人,他覺得,他早晚會和魏延鬧矛盾的。
不過,對此,陸遜也就感慨一下。
任小平還年輕,比魏延都還年輕好幾歲,足夠壓住魏延一輩子了。
所以,只要有任小平在,那麼就是一個南征北戰的好手。
就如現在他和魏延。
雖然魏延不怎麼鳥他,但是隻要任小平在上面壓著,那麼他和魏延就能夠精誠合作,密切配合,不會出現不合的情況。
當然,魏延突然跑去追劉表這不算。
隨後,陸遜就開始準備應對蔡瑁北上的事情了。
因為他斷了水軍北上的路,所以蔡瑁陸路行軍到達襄陽需要十天到半月的時間。
而這個時間,早已將襄陽給暫時穩定下來了。
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守住襄陽了。
不過,陸遜可不打算死守。
蔡瑁急於北上奪回襄陽,正是設定伏兵,埋伏一波的最好機會。
而且,
作為與自家有仇的孫家,陸遜可是相當的瞭解的很,不管是孫策,還是周瑜,以及孫策手下大將,他都是收集了無數的資料進行詳細的瞭解的。
甚至,他還向任小平詢問過對於江東的看法。
而當時任小平的話他可是記憶猶新。
“周瑜之智謀可位列天下前十。”
就是這句話,就讓陸遜更加的重視江東。
同時,他也猜測孫策必然會北上追擊蔡瑁。
在不暴露張繡已經投靠呂布的情況下,那麼張繡這邊就是實力弱小,所以必須要儘快滅掉劉表,結束荊州之戰。
而孫策新得江東還沒有多久,根基不穩,也是需要儘快的結束荊州之戰,徹底將勝利果實收入囊中。
不然,容易遲則生變,且後勤壓力也是孫策需要快速結束荊州之戰的一個要素。
也是因此,有著周瑜輔佐的孫策,必然不會放棄徹底打散蔡瑁,完全消滅劉表的有生力量,為快速奪取荊州創造條件的機會的。
只是,一開始的計劃之中,是魏延帶領伏兵的,而現在,因為魏延受傷,得換成張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