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想了一下之前看到的關於南陽資訊,笑道。
“當時曹操進犯南陽,劉表卻按兵不動,隔岸觀火,任由張繡自生自滅……”
說到這,孫策忽然意識到了什麼,:“你是說,張繡對於劉表的見死不救心生怨恨,所以想要趁此報復。”
周瑜笑道:“報復心必然是有,但我覺得是張繡不想要再被劉表給拿捏了。”
“南陽在曹操和劉表之間,作為曹操和劉表之間的緩衝地帶,本就是曹操的眼中釘,偏偏劉表態度冷漠,讓張繡一個人去承受曹操的兵鋒。”
“此事若是換成你我,能甘心被人利用?”
說到這,周瑜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南陽不是久居之地,經過上次之事想必張繡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要尋求出路。”
“而此時我們攻打江夏,吸引了劉表的注意力與兵力,張繡必然是從中看到了機會。”
“原來是這樣。”
經過周瑜解釋,孫策本是漿糊,千頭萬緒的腦中立馬就一片清明,明白了前因後果。
隨後,他又皺了皺眉,對於張繡在信中關於荊州的劃分就不滿意了。
“如今是張繡急需解決存身的問題,但卻想要與我們共分荊州,我這就去信張繡重新劃分。”
說著孫策就要去寫信,卻被周瑜給叫住了。
“伯符,張繡在信中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啥?我怎麼沒看到?”孫策聽到這話,一臉的懵,再次拿起信看了起來。
周瑜搖搖頭,解釋道。
“張繡並未明寫,但是在字裡行間,遣詞造句就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張繡此信中,態度用詞偏向於強硬,並且很明顯是以一種和我們對等的位置給我們來信的,這就是張繡的態度。”
“所以……”
“張繡此時境遇,難道還敢反對不成。”不等周瑜說完,孫策忽然霸道的說道。
“伯符,此事我們等往長遠看,並不應該只看到荊州這點地。”周瑜扶額道。
“伯符,我們的目標應當是整個天下,而在江北,有呂布,有曹操,還有袁紹,這都是我們未來需要面對的對手,且是一個比一個更強的對手。”
“所以,我們若是有一個盟友,也不失為在未來爭霸天下之時,為我們提供助力。”
“你是說,讓張繡成為我們的盟友?” 孫策聞言皺眉。
說實話,孫策不是很贊成。
在他看來,有手中之槍,足以爭霸天下了,何須盟友。
牛羊才成群結隊,猛獸總是獨行的。
而他孫策,
自然是猛獸。
只是,周瑜看的更遠,他此時正色道。
“伯符,我們起步的太晚了,如今我們所有的可用兵力也不過三萬,比我們兵力少的也就淮北的呂布了。”
“但再往北,曹操擁兵十萬已經是我們不能敵的了,然而在曹操以北,還有一個即將統一河北,據有四州之地的巨無霸,其帶甲不知幾十萬,謀臣武將更是過千。”
“如此實力,我們一人豈能對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