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任小平還沒有想好該拉攏哪一些,該打壓哪一些。
但是現在看到鄧芝這個名字,任小平發現南陽還是有一些能人的。
雖然不如潁川這種,也不如兗州或者冀州,甚至都不如徐州的陳家。
但對任小平來說足夠了。
頂尖謀臣有陳宮賈詡,頂級名將,不管是帶頭衝鋒的勇將,還是帥才都是不缺的,唯獨缺少的恰恰是中層文治人才。
現在地盤小還好,等將來地盤大了,要是沒有這些人才,那麼一定是會出大問題的。
而鄧芝就不錯,雖然現在還年輕,但是好歹是能成為季漢重臣的人,能力自然不必說。
所以只要他現在把鄧芝弄到手多加培養,前期當個中層人才,後期也可以委以重任,還是相當不錯的一個人才了。
這也是任小平要張繡弄一個南陽年輕俊才的資料的原因。
他想要看看還有沒有遺漏的人才。
大才他不用想,但是中堅力量的人才應該是會有一些的。
任小平本來是這麼想的,但是當南陽各世家的俊才的資料整理好交給任小平後,任小平卻發現還真有一個大才。
“李嚴,小世家出身,現為南陽郡郡吏,頗有才幹!”
看著資料中的資訊,任小平緩緩出聲。
這個李嚴,是他記憶中的李嚴嗎?
就是和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大臣的李嚴?
這可是一個猛人啊,不僅內政方面有一手,武藝其實也不俗。
劉備入蜀打到綿竹的時候,李嚴可是能和當時的黃忠大戰四十回合不分勝負的。
最後還是黃忠以諸葛亮的詐敗之計使李嚴被包圍才投降的。
一個鄧芝,一個李嚴,發現這兩個人才,任小平覺得已經值了。
當即,任小平就給張繡去信,要他立即招攬鄧芝。
當然,以現在世家對於張繡的未來不看好,估計不會招攬成功。
但這也沒關係,在招攬鄧芝失敗之後,張繡再舉薦鄧芝為官,這樣既顯得張繡大度,又對鄧芝有著知遇之恩,只要張繡能守住南陽,假以時日,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哪怕實在不行,等將來和張繡和呂布的關係暴露,也能讓鄧芝心中重新權衡,然後乖乖的加入進來。
至於李嚴,任小平若有所思。
李嚴本來就是郡守郡吏,這個職位,說白了就是為郡守的屬官,為郡守處理事務的官。
任小平新來,不認識李嚴,但是張繡和李嚴肯定熟。
既然如此,那就好辦了。
先給李嚴升官,比如先從普通郡吏升為主簿,這也是知遇之恩。
等李嚴幹一陣子且這個時間不宜過久,然後再把他升為郡丞,成為張繡的副手。
這樣一來,李嚴驟然升官,還是連升數級,一躍成為了張繡之下的南陽第二人,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知道李嚴是張繡的人了。
久而久之,李嚴是張繡的人這個標籤就洗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