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看到信上最後寫的在他後面無力抵抗曹操之後,可以去投奔一句之後,陷入了沉思。
經過了前面的事情,張繡現在已經是快把任小平奉為天人了,所以對於任小平說的之後曹操必然還會來攻此事是深信不疑。
但張繡現在思慮的是,
他真的要等到曹操來攻,走投無路之後再去投奔嗎?
任何事都有籌碼的。
若是他現在剛打敗曹操,轉身就去投奔淮南,待遇與重視程度肯定是比後面走投無路再去投奔要好很多很多。
但……
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
張繡仍舊是放不下現在的權勢。
在南陽,他就是一方之主,算是一方諸侯。
但是若是去了淮南,那麼他就是臣子,不再有一言而決的權勢了。
但現在不去,曹操打來之後,劉表又是個靠不住,他能贏第一次,不一定還能贏第二次。
哪怕第二次贏了,第三次,第四次呢?
長此下去,他早晚必敗。
到時候,他要麼身死,要麼找一個人投奔。
劉表肯定不做他想,與曹操有著深仇,肯定不行,最後還是去淮南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淮南有著任小平這個厲害的人,而且他的老搭檔賈詡也在那裡,有著熟人怎麼著也比其他地方好。
就這樣,
自曹操敗退,張繡收到書信之後,就一直處於糾結之中,一連數日都是茶飯不思,猶豫不定。
但最終,張繡 還是長嘆一聲,做出了決定。
“既然最後的結局都一樣,那麼我何不早做決斷,以圖留個好印象,提升我投奔之後的身份地位呢?”
下了決定之後,張繡不再猶豫,立馬寫了一份書信,送往淮南。
只要淮南呂布同意了,他就會立馬整軍前往投奔。
而淮南任小平收到了張繡的信之後,也是大吃了一驚。
說實話,
任小平也沒有想到,他就是隨意的這麼一安排,他自己都沒有多大的把握,完全就是本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想法。
結果,竟然還真打中了。
張繡還真的有了投奔之意。
“難道曹操給的壓力就這麼大!”
任小平此時覺得只有這一個理由才會讓張繡寧願放棄在南陽作威作福也下定了來投奔的決心。
雖然他寫那封信,也在暗中誘導著告知張繡在南陽只有一個結果,並且還裝了一逼高人。
但任小平做這一切其實並沒有讓張繡立馬投奔的想法,他更多的是在張繡的心中留下一個印象。
等將來曹操再次攻打張繡,而張繡不敵的時候,就會第一時間想到他,然後更加傾向於來投奔他。
畢竟,南陽距離淮南還是有點遠,現在張繡又沒有賈詡,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張繡是肯定不會去投降有著殺子之仇的曹操了。
而劉即使劉表無作為,但張繡距離劉表實在太近,到時候張繡第一時間想到投降劉表也無可厚非。
所以任小平才有著這麼一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