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劉協現在是真感動,還是假感動,反正天子實實在在的說出了‘忠臣’二字。
那麼,以後若是有人說呂布不是忠臣,他們都可以站在君臣大義上對對方進行指責。
天子都說是忠臣,結果到了你這兒卻不是忠臣了,怎麼,你的話比天子還要有用?
還是說你對天子不滿?
你否定天子的話,你意欲何為?
是不是要謀反自立?
同時,任小平也確定了一些猜測,漢獻帝對待呂布確實是有一些不同的。
雖然不像後世那樣劉協封了呂布為忠義侯,雖然劉協和呂布葬在一處其實是巧合,並不是劉協要求葬在呂布旁邊。
但是,從劉協這一刻的情況來看,他肯定對待呂布和對待其他人不一樣。
畢竟,據歷史記載,劉協在河東盤踞的時間大概是公元195年12月到196年6月。
而就在這個時間內,劉協給呂布下了詔書,令呂布迎駕。
只是呂布當時剛剛敗給曹操,又暫住在小沛這個城小民寡的小城,無兵無糧,根本就不能支援天子,所以呂布只能上書謝罪。
但是即使如此,劉協也是沒有怪罪呂布的,反而是又封呂布為平陶侯。
反觀另一位得了詔書的曹操。
劉協是從河東到了洛陽之後才給曹操下詔的,那個時候大概已經是196年七月了,然後八月曹操才到了洛陽,等到九月遷都許都之後,才得封大將軍,進封武平侯。
明明曹操無論實力,距離都離劉協更近,但劉協偏偏先給呂布下詔,甚至下詔的時間比曹操估計提前了半年,
後面雖然也給曹操下了詔,但是卻感覺更多的是因為無奈才不得已下詔的。
如此,兩相一對比,就會發現,劉協對待曹操和對待呂布,其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也正是如此,任小平才給呂布安排了這一齣劇本。
反正成了,自然是好處多多,即使不成,也沒有損失,而且還仍舊有得賺。
只是賺的少罷了。
更何況,自上而下給呂布洗名聲,遠比自下而上洗要簡單的多,這也是任小平堅持要來救天子的原因。
因為哪怕在劉協這裡沒有一點收穫,光是救天子這事就能帶來大量的名聲。
這就是所謂的保底有了,再多的都是賺的。
而事實證明,任小平不僅堅持來對了,還猜對了,所以收穫格外的巨大,幾乎可以洗清呂布的名聲了。
將來,豹頭環眼的張飛再敢喊呂布為三姓家奴,那麼立馬就可以把張飛打為亂臣賊子。
怎麼,天子都金口玉言的忠臣,到了你張飛的口中就是三姓家奴了?
你張飛是要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