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就是讓他們別閑著,畢竟人只有在忙碌的時候才不會、也沒那個時間胡思亂想。
於是劉旋向張耳提議:“要不然幹脆讓這十萬降兵下地去吧?”
張耳愣了一下,然後就聽到劉旋說:“現在有不少的糧食正是收成期,也不好讓糧食都爛在地裡吧?而我們計程車兵連續作戰好幾個月也累了,總不好讓他們打完仗又下地去收糧食。”
“反正井陘口的糧食多半也是那些趙軍種下的,現在讓他們去收那也算是有始有終了。”
雖然陳餘他們是得知代國被韓信平定了之後才帶兵到井陘口駐守的,但是二十萬大軍並不是從同一時間才抵達井陘口,事實上早在之前這裡就已經有大量計程車兵在駐紮了。
軍隊的給養需要當然不可能只靠後方運輸了,所以以井陘口為中心的地帶皆種植了糧食。
雖然張耳覺得劉旋給出“有始有終”這個理由有點過於牽強,但是他贊成她的提議,畢竟確實不能讓糧食爛在地裡,而且他們計程車兵打了好幾個月的仗了,現在再讓他們下地幹活確實是有點容易累到他們。
既然如此,那就讓十萬降兵都通通下地去吧。
不過張耳要更加深思熟慮一些,他很清楚漢軍累,趙軍也一樣累,所以為了避免他們因為吃不飽還得幹農活而産生一肚子的怨氣,繼而發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張耳特意派人暗中收買了一些降兵,命他們時不時地向其他的降兵提一提其他人是如何對待降兵的。
比如說項羽。
他們落到漢軍的手裡,也只是吃不飽外加得多幹點農活而已,但是好歹能夠保住自己的小命,但是如果落到項羽的手裡就不一樣了,到時候他們說不定跪求項羽給他們一個挨餓和幹農活的機會他們都得不到。
因為項羽確實不要他們挨餓,也不要他們幹農活,但是他要他們的命啊。
俗話說得好,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跟有可能失去性命相比,只是餓一餓肚子,多幹點農活好像確實算得上是很幸運了。
“……而且我聽說劉將軍心善,知道我們收割完黍和小豆之後,還得收割慄和大豆,所以現在正忙著給我們改良農具,想讓我們更快更輕松地收割糧食。”
被張耳收買的其中一個叫王山的降兵開口道,“你們說,這麼善良的將軍上哪兒找去?”
善良?
當日親眼目睹劉旋騎在白龍馬上大開殺戒的降兵們突然覺得自己有點不太認識這兩個字了,不過當他們真的用上劉旋改良好的推割式的鐵鐮後,他們突然意識到王山說的好像也沒錯。
將短柄的鐮刀換成又直又長的鐵刃和木製的推杆後,他們收割黍和小豆的時候再也不用彎著腰了,而在刃口處加上了一個編織的竹簍後,僅僅只是增加了一點重量而已,就足以讓他們省去了收割後還得繼續撿拾掉落在地裡的穗頭這一步驟。
“劉將軍確實和其他的將軍不太一樣。”
“我第一次當降兵,難道除了項王之外,其他的將軍對待降兵都這麼好的嗎?”
“做夢吧你,真要是那樣的話,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怕打敗仗?”
這還不是因為一旦成了降兵,能不能保住性命暫且先不說,就算真的保住了性命,日子也不好過。
“照你這麼說的話,那王山說劉將軍心善真的是說對了。”
然而這些降兵哪裡知道,劉旋在百忙之中還湊空改良農具哪裡是因為善良?分明是因為馬上就是種植秋土豆的時間了,她得趕緊點亮對應的智慧樹。
劉旋得到五千斤的土豆後,沒有選擇在井陘口種植,雖然她現在人在這兒,但是他們並不是長時間在此地逗留的,所以想了想,劉旋最後決定讓呂産帶著這五千斤的土豆回一趟滎陽。
“這又是白龍找到的糧食種子?”雖然呂産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了,但是見白龍馬時不時地給他們找到一些他們從未見過的糧食種子,他還是感到驚訝。
“對。”劉旋說,“種植的步驟我已經給你寫下來了,産表哥你把這些土豆帶回去之後照著種就行。”
“它同樣是畝産量很高的糧食,一定要認真對待。”
“旋兒你放心。”呂産說,“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定會親力親為,不會讓你失望的。”
事實上就算劉旋不說最後那句話,呂産也會認真對待她交代給他的每一件事,只是他很好奇,劉旋說的畝産量很高究竟能有多高呢?
直到回到滎陽後得知同樣是白龍馬找到的黃豆種子竟然每畝種出了八百斤的超高産量,呂産立馬低頭看向那一車車土豆,心想它們該不會也有那麼高的畝産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