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沒有跟樊噲計較,他想了想,然後對劉邦道:“大王項羽現在的兵主力軍都被牽制在東邊,想要支援章邯也不容易,我們要是派兵將廢丘圍了,說不定能把章邯逼出來。”
劉邦想了想,然後搖頭道:“這個辦法不是不行,但是用時稍久,而且章邯善守又謹慎,他明知道我們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逼他出來,他更加不可能讓我們如願。”
“拖他也會拖到最後一刻。”
如果劉邦不著急的話,那麼當然可以用這個辦法對付章邯了,但是偏偏劉邦現在頗為著急,不盡快穩定關中的話,劉邦沒辦法讓更多的兵力支援滎陽前線。
曹參想了想然後道:“大王,用火攻如何?”
在戰國時期田單就發明瞭一種名叫“火牛陣”的戰術,在使計讓燕軍放鬆警惕後,田單就讓人利用夜色將角上綁著兵刃,尾上縛葦灌油的牛群沖擊燕軍,最後大敗燕軍取得了勝利。
雖然現在的情況和幾十年前的不太一樣,但是辦法是可以靈活應用的,更何況廢丘的城牆都是土木結構,所以用火攻的話,保準見效。
“等守軍一亂,我們就用雲梯和沖車趁亂強攻。”
“這個辦法快是快,但是得看天氣。”張良說,“而且得留意風向,否則的話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
樊噲快人快語道:“要我說直接派人跑到廢丘前指著章邯的鼻子罵,罵到他那個王八不再縮在他的王八殼裡,一旦他中計被逼出來,我們立馬就迅速圍剿,只要拿下章邯,廢丘裡的那些守軍就不足為懼了。”
“正好旋兒把右郎中騎全都帶回來了,到時候讓她帶兵跟著一塊去圍剿章邯。”
劉旋早在進屋之後得知他們在商量如何攻下廢丘的時候就猜測到劉邦調她回來滎陽的原因了,如果不是打算用她和她手下的右郎中騎的話,劉邦不至於連洗漱的機會都不給她,就直接讓人把她請了過來。
現在見劉邦聽到樊噲這麼說臉上卻沒有任何異色,就更加篤定自己沒有猜錯。
“其實韓信也給了我一個建議。”劉邦說,“想要拿下廢丘的話,可以利用它的地勢進行水攻。”
“水攻?”
聽到劉邦轉達了韓信的建議後,樊噲他們細細琢磨了一下這個辦法的可能性高不高。
當年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的時候,軍中沒有哪個將軍是心服口服的,因為他們自認為自己可比韓信更有資格擔任大將軍一職。
論年紀,他們大而韓信小,論戰功,他們有而韓信無。
結果偏偏劉邦卻拜一個年紀輕且沒有戰功的韓信為大將軍,如此一來讓樊噲他們如何心服口服?
然而韓信用事實證明瞭劉邦並沒有拜錯人,蕭何和夏侯嬰也沒有看錯人,他年紀雖輕,但是在軍事上的天賦卻遠超其他的將軍,他對劉邦獻上“漢中對”後,便幫劉邦平定了三秦。
不日前韓信帶著潰散的人馬前來滎陽和劉邦會合,轉眼又去了滎陽以南的京縣和楚軍的主力交鋒,得虧有他頂在前線,這才讓劉邦他們有喘息的機會想著趁機穩定關中。
正是因為韓信用實力證明瞭自己,讓周勃等人知道即便他們吃過的鹽比韓信吃過的米都多,他們在軍事上的天賦和本事也比不過他,所以他們才不會像從前那樣,因為瞧不起韓信而對他出的主意還沒細品就先嗤之以鼻。
“大將軍這個建議十分妙。”張良很快就反應過來韓信這個建議妙在哪裡了,“廢丘位於渭河北岸,因渭河和周圍的支流使得廢丘的土地極為肥沃,因此有‘八百裡秦川’的美稱,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的,豐富的水資源雖然讓廢丘養出了肥沃的土壤,但是也給我們提供了引水灌城的有利條件。”
“更別提廢丘的地勢本就比其他地方要低一些,這更有利於我們用水攻。”
歷史上並不是沒有人利用水來進行水攻,早在春秋末年的時候智、韓、魏就曾利用汾水引水灌城對付趙氏,只是因為韓魏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倒戈相向才致使最終被引水灌城的地方成了智氏的軍營。
而秦朝也曾有過兩次水攻的例子,一次致使鄢城陷落,一次致使魏國滅亡。
從以上三場戰爭的結果可以看得出來似乎誰利用水攻都能夠成功,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後世也有人想引水灌城但是卻失敗了,而且不止一個。
可見想要用這個辦法的話,除了考慮地勢之外,還得考慮天氣、疾病等等各方面的因素。
當然了,這些失敗的人裡面並不包括劉邦他們,劉旋知道廢丘是章邯的地盤後,她就想起來他在歷史上是怎麼死的了。
他是被漢軍引水灌城後導致廢丘被迫,最終選擇自殺而死的。
劉旋上輩子不知道漢軍中提議引水灌城的人到底是誰,因為史書也沒有記載,但是沒想到這輩子她成為劉邦的女兒之後她倒是意外知道了內情。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一旦用水攻的話,那麼廢丘的農田算是廢了。”蕭何說,“還有廢丘的百姓和守軍只怕也都難逃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