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笑。
此時,背靠著牆的薄朝彥仔細思考著,心頭滿是「不妙」。
「不妙」中充斥著對普世大眾的人文關懷。
他切換筆名前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橫濱過於人傑地靈,明顯不能用「常識人」的想法去揣測,再多的準備也沒了作用。
比如,薄朝彥這種「看著就很好欺負的殘疾人」,很不適合在橫濱生存。
剛切換筆名,順著夢境指向更換世界線,薄朝彥就陸陸續續經歷了被偷竊、被搶劫、被恐嚇……一系列和友好沾不上邊的交流。
更正一下,是交流未遂。
最過分的一次,他在小巷子裡遇到了持刀試圖打劫的一夥人。
對方剛放完狠話,身後又突然鑽出來一批持槍壯漢。看那兇神惡撒的模樣,應該是想要把巷子裡的所有人一網打盡。
這很尷尬,尤其是兩撥人最後被薄朝彥主動冒出來的「朋友」給狠狠制裁了。
這也是薄朝彥失算的地方。
在平安京時代,他沒有異能,所有能力都是從伊邪那美給予的。
但他留下了書籍,被閱讀,被傳誦。
薄朝彥因此有了異能——「咒怨和歌集」。
能力是他沒料到的。
他印象中的「朋友」出現在了身邊。
——安倍晴明、源博雅、五條知、禪院荒彌。
曾在那個荒蕪小院中談天說地的五個人,似乎在異能的作用下,於現界“重逢”了。
不過這也只是「似乎」。
薄朝彥自己很清楚,正對自己展露清淺微笑的,並非友人本身,而是他記憶中友人的投射。
不過這也足夠令人感動,他曾以為再也見不到除晴明之外的故人,而留在記憶中的印象也會逐漸模糊。
記憶是靠不住的,對人的印象會被固定在某些具體的事件上,當事件蒙塵,對人的印象也隨之發生偏移。
「咒怨和歌集」儲存好了薄朝彥對友人的所有印象,甚至有些自己都沒注意到的特徵。
例如,原來安倍晴明是個急性子,在薄朝彥被橫濱居民「友好交涉」的時候立馬露了面。
給出的理由也很「晴明」,他覺得如果自己不出來幹涉,其他暴脾氣只會把事情越鬧越大。
朝彥仔細思索了其他幾個夥伴的性格。
源博雅是耿直武士。
現世沒有他效忠的天皇,當他發現友人遭遇危險,當然會挺身而出,用難撼動的倔勁開闢出道路,一點不管薄朝彥本人能不能妥善解決,他的刀總比他的腦子快。
五條知更沒忌憚,哪怕是平安京時代,這位史上罕見的非凡咒術師見誰不順眼就直接動死手,生死自負。
至於禪院荒彌……他真的會沒有任何原因直接把對面挫骨揚灰的。
這麼一看,確實只有晴明還算「溫和」了。
就是行事作風和「溫和」不沾邊,除去生死外,他總能變著法折騰人。
這也符合薄朝彥對他的一貫印象,風光霽月的大陰陽師心底的尖銳一直存著,不然他也不會把陰陽寮搞得雞犬不寧了。
不過薄朝彥只考慮到自己朋友的性格和戰鬥力,沒有考慮到時代變遷所帶來的,「人的認知差異」。
在神鬼共存的半蠻荒半文明時代,任何伴隨攻擊性的舉措都是在表明生死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