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海不知道老爹究竟被送去了哪個醫院,又不放心母親一個人在家,望著西方僅剩下的一抹殘陽,小海徹底陷入了迷茫之中。
這一刻小海彷彿被抽去了靈魂,只能跌跌撞撞的再次返回那個破敗不堪的茅草屋。
此時黑暗已經籠罩了這個生活了十一年的小山村,無邊的黑夜壓的小海喘不過氣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裡默默祈禱,祈禱他爹能平安歸來。
也許是小海的祈禱起了作用,老楊最終被搶救了過來,但是這件事卻困擾了他很多年。
年幼的楊新海不明白什麼是階級,更不明白什麼是人心,他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放到自己家人身上,就成了過不去的一道坎。
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難不成這句話是錯的?難道地主家的孩子生下來就是壞人嗎?
楊新海百思不得其解,這也不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能理解的事,最終他只能用三個字來總結,那就是不講理!
然而讓小海沒想到的是,這件事的陰影還沒有抹去,另一件事緊跟著又來了。
時間到了1983年,為了提升農村治理水平,促進經濟發展,中央決定廢除人民公社體制,恢復鄉鎮政府,推行村民自治制度。
與之而來的是生產責任到戶,按家裡的人口分配責任田和宅基地,籠罩在老楊家的階級成分陰影也隨之開始淡化了。
但是多年以來印在廣大人民群眾頭腦中的階級鬥爭意識,卻不是那麼容易根除的,因此老楊家還是處處被人針對。
按照當時的政策規定,村裡給楊新海的大哥家劃了一塊宅基地,楊大哥開開心心的購置好了建築材料,又請人選了一個黃道吉日,準備蓋新房了。
可讓老楊家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他家的這塊風水寶地早已經被村裡的另一戶人家盯上了。
就在楊大哥破土動工的當天,這戶人家帶了一大群人來到了現場,將施工隊攔了下來,理由就是楊家的成分有問題,宅基地的審批不符合規定。
楊大哥肯定是覺得憋屈,並因此事和對方對簿公堂,不過官司雖然是打贏了,但房子還是沒蓋成。
那戶人家強行佔地不成,竟然直接在那塊地上挖了一個大坑,既然我得不到,那大家都別想好。
楊大哥曾多次找村委會幹部進行調解,但由於那戶人家在當地的勢力比較大,最終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了。
楊大哥日復一日的蹲在大坑旁邊,看著嶄新的紅磚日漸失去光澤,只能默默的抽著旱菸,眼裡早已經失去了光澤。
這一切都被楊新海看在眼裡,他再一次陷入了迷茫,為什麼官司都打贏了,房子還是蓋不起來,最終小海總結出來的依然是那三個字——不講理!
老楊一家人多年來一直在承受著這樣的不公平待遇,在一些村民眼中,楊家人就是任人宰割的物件,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畢竟老實本分的人家,是值得深入交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