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8章自持力二十魚糧加更
對方突然下跪的舉動把蘇壹嚇了一跳。
蘇壹下意識彎腰去扶李源,“李大人,李大人您這是幹什麼?咱們有話慢慢說,您快起來,快起來。”
李源跪在地上,一臉激動的抓著蘇壹衣袖。
“我不是自己向蘇大人下跪,我是替全天下的老百姓向蘇大人跪的。”李源抓著蘇壹胳膊的手微微顫抖,“高産玉米若是能在各省推廣,惠及天下百姓,蘇大人將功德無量。”
蘇壹笑著搖頭,“李大人,我哪裡會育什麼種,這些種子都是我莊子裡的人弄出來的。他們有的人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有的人是深研此道。
這幾年我手頭寬裕,唯有些錢財能拿的出手,我只不過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能更好培育良種的地方罷了。
若說真的功德無量,他們才是功德無量。聽聞有此良種,便立即來找我求種的李大人你功德無量。”
李源微微一怔,接著滿臉羞愧的道:“我向來對永嘉學派講究的經濟致用和事功之學不感興趣,對商賈之道更是鄙夷,可我今天見到蘇大人之後,才真正明白永嘉學派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說著李源老淚縱橫,他雖是進士出身,但性格剛直,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
他自幼家中富裕,因此不愛錢財,父親是朝廷大員,因此不愛高名。
年輕時有爹在朝中護著,到了中年有哥哥弟弟在朝中相互扶持,所以李源做官之後格外唯心。
他滿腔熱血為民,就連親生兒子都沒時間照顧,還得託付給已經辭官歸鄉的父親母親。
其實到了如今,司農寺的職責已經逐漸被戶部取代,李源從地方調到了京都做正三品司農司卿,根本是明升暗降。
李源為此心灰意冷了一段時間,等他再次想要做點什麼的時候,便發現自己竟然一時間無事可做。
還是上年朝廷開始推廣番薯、玉米、土豆等高産作物,戶部忙不過來,朝廷這才想起了要重新啟用司農寺。
如今,蘇壹培育出新的高産玉米良種,不僅惠及大眾,更惠及司農寺。
蘇壹並不知道李源的內心想法,他把李源扶起來,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我這人沒有其他愛好,就是喜歡吃些好吃的,比如不同的米糧,各種果子。我讓莊子上的人幫我育種,其實也有我自己想吃的原因。”
李源:“闢土殖穀曰農。農不單指農民,也指農事。《商軍書》有言:「民不賤農,則國家不殆。」老百姓不看輕農事,國家便可以安定久長。蘇大人所做之事恰恰激發了農人種地耕地的心。相比蘇大人,吾甚不如矣。”
“……”從始至終,沈從儀一直都在旁邊看著,目光始終沒有離開蘇壹。
沈從儀知道,從今天開始哥哥再也掩蓋不住渾身的「光芒」了。
很快,高産玉米良種的事情就被呈報到了皇帝案頭。
果不其然,這件事情得到了朝廷的重視。
皇上直接下令讓皇莊開始試種高産玉米,若種子的確高産,下一年便要求各級衙門把高産玉米種子分發給農戶種植。
然後,蘇壹就被從工部調到了司農寺,授官正五品的司農司丞,他也是大虞朝建朝至今,第一個商賈授官的人。
李琅作為翰林院人士,也被升了官。如今是六品侍讀,得知李琅對農作物很有研究之後,皇上依舊捨不得讓他離開翰林院。
不過,本著能者多勞的原則,李琅被皇帝臨時指派做了司農寺種植高産玉米良種的監官,定期向宮裡彙報高産玉米良種的情況。
……
同年八月,一批蒙古軍給隴省總兵遞信投降,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
蒙古將領主動投降這件事背後的意義重大,這代表著大虞朝如今真的強大了,草原上不少人被大虞朝的軍隊嚇破了膽,一時間大虞軍的氣勢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