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7章出海捉蟲)
侍講學士童本生站出來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華夏自古乃仁德之邦。若是去海外「買」土地「建」港口,再派藩王到那裡坐陣,此番做法與入侵他國何異,與草原蠻夷又有何異。”
其他幾個老大臣心底暗罵童本生無恥,平時也沒見這老匹夫道德水平這麼高。
在場所有人都明白,在海外圈租地建港口。不僅關乎大虞朝的民政和白銀政策,還能變相削藩。
因此皇上有極大的可能同意沈子翽的提議。
可即便如此,他們也需要進言,因為這是他們在皇上面前表現的關鍵時刻,不管皇上是否會贊同他們說的話,他們也必須得說。
縱觀古今官場的生存之道,朝廷上不能只有一種聲音,朝臣若是一心,坐在皇位上的皇帝就該慌了。
況且,進日在場的他們雖然同位內閣學士,但他們更是競爭對手,一時間整個大殿內中的官員全部陷入頭腦風暴。
童本生一臉正直,活脫脫的就是一位大公無私且一心為國的大虞直臣。
又有一人站出來道,“皇上,臣以為朝廷在海外圈地非但不會讓別人認為大虞朝廷殘暴。反而會覺得咱們大虞朝廷仁善,覺得皇上您是位仁德之君。
海外乃蠻夷之邦,百姓生活困苦,大虞到那裡建城市修碼頭,實行以工代賑,讓更多的百姓得以生存,是他國百姓之福。而且,此等揚我大虞國威的善舉,必須得有皇室宗親來完成。”也就是說在海外守港口的人必須是皇室親宗。
“不妥不妥。”又有一人站出來,“陛下,臣以為此舉乃是……”
沈從儀默默的站在原地,沒有再說話,只是聽在場的內閣官員們辯論。
有人說去海外圈地是侵佔海外土地是惡舉,應該制止。
有人卻說海外文明本就野蠻,那裡據說還存在這商周時期的奴隸,大虞去那裡圈地建港口。不僅能賺錢做生意,還能解救那裡的百姓。
皇長孫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些內閣大臣互懟的畫面,而且他聽這兩方說話的都很有道理。
皇長孫看向站在一旁的沈從儀,就見沈從儀靜悄悄的站在一旁,認真聽著其他人的談話。
皇長孫忍不住對沈從儀産生了好奇,這場辯論明明是由沈從儀提起來了,如今他卻像是個局外人一樣。
這件事最後也沒能吵出一個結果,內閣大臣們拜別皇上太子和皇長孫,出文華殿的時候彼此之間氣氛逐漸變得融洽。
朝中之事,多是對事不對人,大多時候甚至是隻看立場不看對錯。
……
晚上,沈從儀給蘇壹捶腿,把白天的事情和蘇壹說了說。
蘇壹背靠軟枕,把腿搭在沈從儀的膝蓋上,聽到沈從儀的話,他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你剛剛說什麼!你建議朝廷去海外圈地?”蘇壹不可思議的看著沈從儀。
沈從儀手中的動作照樣不急不緩,“如今朝廷內憂外患,藩王問題刻不容緩,由於當今聖上曾經也是藩王,朝廷對藩王的處置上一向小心謹慎。
如今只要讓藩王去海外圈地的法子可行,皇上就不會錯過。況且,交趾之地自漢代以來就是華夏領土,去那裡圈地也合情合理。”
蘇壹:……不是,還能這麼想嗎?
蘇壹低頭沉思,“其實我還知道有片地方更好。”
說著蘇壹就把沈從儀的話的海外地圖那過來。
自從蘇壹造出玻璃搭上太子那條線沒多久,沈從儀就從市舶司衙門拿到了寶船外出航海陸線圖。
蘇壹也是從那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的地圖真的和他前世大差不差,而大虞的船在第二次出海時,順著海岸線抵達了暹羅,又順著馬六甲海峽最遠到達了忽魯謨斯,也就是蘇壹前世伊朗的位置。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蘇壹才明白,為何大虞朝可以那麼輕易的放棄河西走廊那條路上的絲綢之路。
因為大虞朝已經有了「海上的絲綢之路」。
蘇壹開始在地圖上畫出一個大概的航線,這個大致航線是現代中學生全都耳熟能詳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