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8章敲定計劃
最後,蘇壹和手底下的人商議出的結果是,以先富帶動後富,以點帶面,先搞定幾個村的富戶,讓富戶們去養羊。
同時透過宣傳、鼓吹、免貴教授養殖知識、承諾商行會在之後收購農戶養殖的綿羊等一系列手段,來帶動村中的普通群眾,讓普通群眾也跟著養羊。
起初在敲定計劃的時候,商行的人都不明白蘇壹為什麼要這麼做。
若是需要羊直接去找那些養殖大戶們買就是了,何必如此麻煩。
而且把羊給了這些農戶,萬一他們前腳走,對方轉頭就把羊殺了吃肉怎麼辦。
難不成商行還真為了幾只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拿著契約文書去衙門告這些農戶不成?
面對這些疑問,蘇壹只是笑笑沒有過多解釋。
不僅是商行的人,就是那些官員也往往忽視普通人。
但在蘇壹看來群眾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若是固圓城日後家家戶戶都養羊,這將是何等的盛況。
況且,這裡可不是隻有蘇壹一個外地來的商隊,只要寧省的羊肉打出名氣,在其他地方有了行情和價錢,肯定會有其他商隊來此倒賣購羊。
不僅如此,蘇壹也想看看,在這裡能否複刻自己現代老家官方機構的扶貧政策。
他想給那些農戶們一條新的生存路,讓那些勤勞的人家多賺些錢。
至於自己下一年到底能不能真的從這些農戶手裡收到羊,就看天意了。反正蘇壹如今的家底,完全可以讓他這麼造。
至於為什麼蘇壹不在這裡圈一個大莊子,讓自己的人搞大規模養殖。
那是因為蘇壹做不到,沒錯,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邊關因為特殊的地理原因,土地性質和人口結構都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首先這裡人口結構混亂,不僅有被朝廷強行從其他地方遷移來的人口,還有各種胡人。
同時邊關軍戶佔比高達百分之八十,每個軍戶人家最起碼都有一個男人在當兵,家裡的其他人每日在田中辛苦勞作。
其次便是土地性質,大虞朝的土地分軍屯和民屯。
邊疆地區實行「寓兵於農」制度,軍屯的核心目的是解決軍隊的軍糧問題,這裡的土地絕大部分是朝廷給軍戶分的軍田,因此叫軍屯。
軍屯不僅可以增加糧食産量,改善邊關百姓生活,還可以促使邊關穩定。
畢竟對於地産老百姓來說,能安穩種地活下去,誰也不想流離失所。
然而有利就有弊,以上兩條會帶來好處,自然也會帶來壞處。尤其是軍戶徵兵制的弊端尤其顯著。
鄉村,尤其在這個資源極其匱乏的時代,鄉村就是無律法之地,越原始的地方就越依靠拳頭的力量。
軍戶家庭中男丁被徵走,若是死在戰場上,家中就得重新出一個人補上空缺。若是家中所有的男性都上了戰場,婦女兒童必然會遭受欺淩。
於是人們開始想辦法報團取暖,血緣親戚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他們不僅藉此躲避外人的欺負,還能抵抗一些小官小吏對他們的任意欺壓。
這種情況,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宗族,而有宗族抱團取暖的地方必然排外。
考慮清楚當地實際情況,蘇壹自然不會在這裡用一些「非法」手段大規模購買田地。
況且,這裡的百姓過的實在太苦了。饒是蘇壹來到這個世界十幾年,還是忍不住會為這些生活在邊關的百姓報以同情。
蘇壹自認為自己是個有良心資本家,他費這麼大的力氣在寧省邊關養殖綿羊,是為了提高本地農戶收入,而不是來擇手段賺錢的,畢竟他現在的錢已經夠多了。
方案敲定之後,接下來就是慢慢執行,首先得和這裡管理民生的衙門打交道。
蘇壹最不喜歡的就是和衙門裡的官吏們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