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來問蘇壹為啥不收人了,蘇壹解釋如今墨房剛起步,要不了那麼多人,等墨房徹底建好了,也能穩定製作出墨,之後才會繼續招人。
村裡有不少人眼饞蘇壹這門制墨手藝的,也有眼饞那些進了蘇壹制墨工坊的人。
就說馬於,原先窮的大冬天連雙厚實些的鞋子都沒有。
如今衣服鞋子不僅有了,連帶著馬於的弟弟馬小糧也穿著一身整齊衣裳。
沈家村的人天天看見有人往墨坊裡運松木,陳翠花還給周圍人炫耀說自家兒子讀書識字,做的是賬房先生,只需要每天坐在屋裡動動手就能賺錢,輕松的很。
陳翠花看著周圍人羨慕的目光,一掃之前兒子不能再去隔壁童生老爺那邊讀書的黴氣,整個人好好的揚眉吐氣了一番。
她兒子可是讀書人,再怎麼樣也比村裡的泥腿子強。
……
“哐!”粗壯的松木被重重的扔在地上。
馬於大聲喊,“沈耀祖快出來記這些松木的重量?”
沒過一會兒沈耀祖滿頭大汗的從後面跑過來。
幾個人合夥用大型木製天平來稱木頭,沈耀祖站在一旁忙記。
等這邊稱完木頭,又有人叫沈耀祖記稱好煙灰的重量,稱完煙灰又叫他過去稱膠。
等稱完膠,郭元又叫上他,兩個人把做墨需要用的材料一份一份登記出來。
馬於:“煙灰六百,膠四百八十,香料五十四,一共弄五份出來。”
登記完之後,馬於又告訴沈耀祖自己要領錢去買東西,做膠的原材料不夠了。
郭元說要去其他村找木匠在訂做幾個墨模子,也要取錢。
沈耀祖的確在隔壁童生那裡讀了幾年書。
但是他們日常都是學經義讀四書,幾乎沒怎麼學過算術,因此他做起記賬的活十分困難。
過來墨坊玩的虎子算術都比沈耀祖快。
但偏偏沈耀祖這人極好面子,覺得自己是讀書人比泥腿子強,因此只能疲憊的硬撐。
室內——
蘇壹把本子扔在桌子上,“這一處的開支怎麼又錯了?賬上有兩千六百五十四文,馬於那邊支出三百四十五文,元子那邊支出八十四文,這明明應該還剩兩千兩百二十五文的,你怎麼最後算的是一千四百六八文?
還有這個,四百六十斤的松木,一方古代木材的計量單位)為二十四文,賣家還讓利一分,你最後記的數也不對。”
蘇壹當然不可能把賬目全交給沈耀祖,原本蘇壹還想自己要不要挖兩個坑。
但事實是沈耀祖普通的盤賬記賬都弄不清,完全不用不著蘇壹挖坑。
沈耀祖一臉懵的看了看賬本,“不可能,我不可能算錯!”
蘇壹一臉無語,“你這都出第幾回錯了,這樣下去太耽誤時間了,我早就說過,犯錯就得扣工錢,你這月的工錢扣五個銅板。”
沈耀祖傻了,“扣錢!”
於是這個月總共三十天下來,沈耀祖就賺了二百零五文,蘇壹給了他一張二百文的紙鈔加五個銅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