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壹揉了揉銀寶的小辮子,“所以學的目的是用啊,學以致用就是這麼來的,讀書可以識字,學算數可以用來算賬。
如果你學一樣東西,後面發現這樣東西是你不喜歡的,而且這樣東西沒有給你帶來任何好作用。這時候你就不該繼續學了,你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蘇壹說完拍了拍手,“好了好了,今天的蘇壹小課堂到此結束, 我要出門了。虎子,你哥認數字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好,保證完成任務。”虎子站直身子道,這句話還是他跟蘇壹學的。
蘇壹趕著毛驢去隔壁村子看看有沒有老松樹。
如今是八月,天氣轉涼,之後秋天往冬天過度之時,正是天氣幹燥的時候,現在把松煙墨做出來,再過些日子正是陰幹墨條的好時候。
下午蘇壹順利返回,板車上了拉了不少老松樹根。
蘇壹今天十分幸運,他去隔壁村的時候剛好看見有一戶人家在重修房子,那房子後面有棵老松樹,需要連根起了。
松樹根因為燃燒時會産生大量煙霧,平時就連農戶家中燒火都不會用松樹根。
於是蘇壹花了十來文,就把這個大樹根搬回家。
……
回去之後蘇壹讓驢子先歇一會,再去磨豆子。
第二天回來之後,蘇壹則是在家中正房後面,留廁所和種小菜的空地方,做了一個簡易的燒火灶。
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幾個底部留有圓孔的陶甕,由大到小的把幾個甕倒扣著壘起來,陶甕與陶甕相接的地方用布條密封。
這樣一來,在下方的泥灶膛裡燃燒松樹根後産生的煙霧,就會飄到上方倒扣的陶甕裡。
這就是翁式燒煙法,煙霧粉末會吸附在陶甕邊緣,而那些粉末就是油煙墨的原材料。
《墨經》有言,古用立窖,於灶面覆以五鬥翁。
用這種方法收集的原料最後出松煙墨的墨色烏黑無光澤,磨口呈磨砂質感,十分受文人喜愛。
沈從儀蹲在一旁看蘇壹做的這些事。
“墨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蘇壹點頭,“是啊,沒想到吧,墨的原材料其實就是煙灰。”
沈從儀想了想,“那咱們家灶房爐膛裡煙灰也可以做墨嗎?”
蘇壹點頭,“自然可以。只不過咱們灶房爐膛裡的那些是草木灰,草木灰做成的墨沒有這個黑,還是松煙做出來的墨品質更好。”
收集煙墨就用了大半天的時間,蘇壹收集了一小盆黑灰,接下裡就是洗煙。
把煙灰入水,煙灰中的雜質入水沉底,撈出浮在水面上的煙灰,最後把煙灰像個寶貝似的放進了雜貨屋裡陰幹。
於是蘇壹的日常生活就變成,上午出攤做生意,下午回來之後做墨條。
這幾天郭元學會如何炸油條,這讓蘇壹很高興,拍著郭元的肩膀說要給他漲工錢。
同時郭元還認識了一到十五幾個字。如今正在學怎麼算賬,這可把鄰居李嬸子高興的跟什麼似的。
半個村的人都知道李嬸子家的大兒子跟著蘇壹學本事,聽說不僅學算賬,就連蘇壹做豆腐腦都讓郭元幫忙。
有些人羨慕郭元的好運氣,而有些人則是在背後說蘇壹傻。
做豆腐的手藝,怎麼能隨便交外人呢?
於是大家都猜測是不是郭二閤家的把蘇壹哄住了,其中沈老太一家人跳腳跳的最厲害。
有人看不慣那些在背地裡常嚼舌根的人。
“就算是郭二閤家的能把蘇壹哄著教他兒子手藝,那也是她費心哄了。沒瞧見她隔三差五就幫蘇壹和沈從儀洗衣服嗎。嘴上罵蘇壹傻的,都是自己沒佔到便宜而已。”
說完,小婦人直接端著自己的洗衣盆走了。
小婦人端著盆回家,看著婆母坐在門口和人一塊縫東西,她一進門就看見自家男人在院子裡劈柴。
小婦人把衣裳晾起來,走的男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