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一番童言童語,卻被郭裡正聽進了心中,於是他就上門想要看看。
蘇壹帶著郭裡正道:“現在的時間是酉時六刻。”
也就是下午六點半左右。
郭裡正見蘇壹準確的說出了時間,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蘇壹笑著道:“您看最下面這個木桶,這個木桶又叫受水壺,受水壺中的標尺叫漏箭,在路線上刻著的數字,就代表著時間。”
郭裡正忍不住彎腰湊近看上面標註的數字。
蘇壹見對方如此認真的觀察,有些不太好意思,“我這個漏刻做的有些簡陋了,如果要想要精準些的話,還是四級漏刻更為精準,四級漏壺就是除了這個受水壺之外,上面的木桶數量再加兩個。”
在蘇壹生活時代的古代社會,早在唐朝時期,那裡的人們就開始用四級漏刻來記錄時間。
郭裡正一時間沒太懂,“這樣就能知道時間?”
蘇壹笑著朝他解釋了一遍漏刻的工作原理。
要不是蘇壹做影片博主的時候需要不停的找古代的東西並且仿造出來,他也不知道原來古代竟然有這樣神奇的「鐘表」。
不得不說,古人只是生活在生産力較為低下的朝代。
但是他們並不傻,而且古代貴族階級的生活十分奢靡。
郭裡正聽著蘇壹科普,看著被蘇壹製作出來的木製漏箭,還有那漏箭上刻的小字,冷不丁的問了一句。
“原來小壹你不僅會算數,還識字啊,還有你這木工活做的也不錯。”
郭裡正是真的驚訝了,他只知道蘇壹是沈大山夫妻二人從外邊「換」回來的,而蘇壹之所以會被「換」,是因為之前老家那邊遭了災,人們在本地活不下去才被迫成了流民。
蘇壹低頭,摸了摸鼻子,“只是認的幾個字,木工活跟著我爹學的,我爹可是幹木工的老把式,我這才學了個皮毛。”
郭裡正此時看蘇壹的眼神一下就不一樣了。
村裡人為什麼這麼窮,那完全是村子裡的農戶沒有任何技能,農戶不識字,不會算賬。
不識字沒法做體面的工作,不會算賬就沒法做小買賣,因此農戶們只能做最累的苦力活。
郭裡正可是已經聽說了,蘇壹有老家的做吃食的手藝。如今又見他會算賬,還認識幾個字。
若是日後這小子再勤快點,未嘗不是下一個沈大山。
沒看見沈大山就因為早些年在縣城跟著人學了算賬和木工,就能在短短幾年,經歷了那一家人幾次索要錢財之後,還能蓋起這青磚大瓦房。
可見普通人若是有一技之長,是多麼重要的事。
至於和沈大山血脈相連的那一家人。如今還擠在老房子裡,想搬都沒地方搬。
郭裡正心想,要不是自己沒有和蘇壹年齡相仿的孫子,他都想要招蘇壹做上門女婿了。
蘇壹覺得郭裡正看自己的眼光,突然變得怪怪的。
“怎麼了?”蘇壹問。
郭裡正道:“你家這漏刻賣不賣?”
蘇壹沒想到郭裡正竟然是來買這個的。
也是這裡看時間很麻煩,自從做出漏刻之後,蘇壹覺得生活方便了不少。
“這東西不用花錢,前些日子我一家人幾次來找麻煩。若不是裡正來得及時,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若是裡正喜歡這漏刻,直接拿走就是。”
郭裡正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是在向你買這個漏刻。我是想問問,你剛剛說的可以準確計量時間的漏刻的圖紙賣不賣。”
郭裡正坐到堂屋的椅子上,而沈從儀則是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靜靜的聽著郭裡正和蘇壹的談話。
蘇壹先是反應了幾秒,然後就笑著接受了郭裡正的這個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