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7章啊啊啊,好尷尬!尷,尬!……
你老闆永遠是你老闆
羅芝踩著點滑進摩美大樓, 喜提一個同樣踩點刷卡的譚剛。
“譚經理,你總算回來了!”羅芝喜極而泣,就差上去熱情相擁。
譚剛這一趟出差屬實出了好久, 比預期的時間足足多出三個禮拜,看來德國肘子是好吃,譚剛的臉快跟他的鏡片一樣圓了。
“嗨羅芝!”譚剛笑著扶了扶眼鏡,頗有些感慨:“是啊, 中途出了點狀況,回程一再推遲……你們都還好嗎?”
“還好還好, 目前都挺得住。”羅芝像山區父老見到解放軍一樣熱情急切, 殷切地就要彙報工作:“鄧肯來找過我幾次, 但是——”
話音未落,電梯開啟,迎面撲來一群熱情的同事,直接將譚剛團團圍住。
“恭喜啊譚經理!這麼大一個專案都啃下來了, 你可真是太厲害了!”
羅芝:?
“是啊,我也沒想到。”譚剛摸了摸肚子, 笑眯眯地應著, “都敲定了,下個月就簽合同。”
人群又是一陣低低的驚嘆,溢美之辭溢於言表。
羅芝還沒來得及問清楚, 就已經被擠散在外,譚剛被圍在人群中心, 離她越來越遠了。
她悻悻地回到座位。
好在佳文半小時後回來, 親自給她科普了這個新聞。
他們說的簽合同,是簽一支綠色基礎設施的債券基金,這種設計緊扣當前全球政府企業熱推的esg投資理念, 又能實現穩健增長,因此被各大養老基金看好。
這個專案最初是由市場部主導,摩美與德國某大型養老基金客戶對接,試圖說服對方認購這只基金,然而遊說進展緩慢,對方比一般的機構投資者更為謹慎,其cio和投資委員會更是對市場部的資料提出了相當多的質疑,不僅要求盡調歷史資料,還要修改投資結構,主導槓桿比例和債券久期匹配等技術細節,一度讓談判陷入僵局。
市場部向風管部求助,維德稍一思索,就派出了譚剛去救場。
於是技術大佬譚剛帶上琦芸遠赴德國,全權負責了歷史回報率、波動率分析以及資本結構預測等所有重大的資料支援工作。白天他們跟著市場部連軸開會,晚上不間斷地加班,每一次重新溝通都意味著重跑壓力測試,每一次微調都需要重新測算債券池的最佳化配置……因此,原本預計一週的出差,被硬生生拖成了一個月。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養老基金客戶最終表示十分滿意,將在下個月正式簽訂認購協議——這筆交易的規模之大,足以讓摩美的年度投資報告增添一筆亮眼的戰績。
譚剛也成了促成這個專案的最大功臣。
眾人嘖嘖稱奇,私下議論紛紛:“譚經理這回可是風光了,如此業績在手,飛升指日可待,也許很快要跟維德平起平坐了吧?”“不過人家確實厲害哈,這麼難啃的專案都能順利交付,有兩把刷子……”“慶功宴是訂了今晚吧?這效率,嘖嘖嘖……”
羅芝心情複雜。
她自然為譚剛高興,又為自己感到一絲微妙的失落。
她已經見慣了金融行業極強的流動性,每個月都有數不清的升職、跳槽、並購、重組……變動無處不在。維德升職後,是譚剛一直帶著她,不僅在專案上給她指點,還在職場規則上教了她很多。
譚剛是個好經理,這年頭有個好上司不容易,羅芝不想再換經理了,至少在她轉正之前,她希望人事上能能穩定一些,少些變動。
但說到底,這種事哪裡輪得到她來決定?
訊息傳的很快,手握王炸的譚剛一回資管組就成了全場焦點,羅芝幾次試圖靠近,想趁空隙請教他幾個資産回報率的問題,可過來打招呼的同事一波接著一波,寒暄絡繹不絕,譚剛自己還得趁著間隙查郵件、聽佳文彙報工作,羅芝根本插不上話。
眼見五點將至,慶功聚餐在即,譚剛很快就要離開,羅芝找不到機會了。
她沮喪地縮回座位。
就在這時,螢幕亮起,彈出一條新訊息。
喬爾:“芝,deo 進展如何?”
羅芝趕緊回複,帶著幾分不好意思:“框架和程式碼都齊全了,但我還在學著建立新資料,可能還要花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