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臨,滿天繁星,木製風鈴掛在廊簷下,夜風吹拂,發出獨有的敲擊聲,不清脆,也不沉悶,在這種夜色下,風鈴聲像是從遠古悠悠而來,聲聲地撞擊在人內心深處。
楊戩坐在廊簷下的臺階,身邊是毛驢瓜子。
他抬頭望著滿天星鬥,和那一輪彎月。
他並不經常看月亮,可今夜的月亮卻讓他陷入思愁情緒。
腦海中一遍遍地回想著思央白日所說的字字句句。
楊戩並非不懂道理,就是因為懂,才讓他更難以釋懷。
不知不覺中,他騰雲而起,踏步虛空。
廣寒宮內嫦娥仙子在採摘月桂樹上的桂花,準備做今年中秋的月餅。
她看到了楊戩。
楊戩站在廣寒宮外,她對其遙遙一拜,前者回禮。
“二郎神君面帶愁緒,可是有什麼煩惱解不開”嫦娥仙子蓮步輕移,上前幾步輕柔的聲音詢問著。
楊戩看了眼嫦娥仙子手中提著的小竹籃,裡面裝的是半滿的金黃色桂花。
“月亮有愁嗎”
楊戩這句沒頭沒腦的話沒有讓嫦娥仙子露出什麼異色,她回身看身後的廣寒月宮:“人有愁緒,月也愁。”
“世人常說,‘以我愁心寄明月’,明月受到感染,也變得惆悵起來。”
楊戩又問:“那仙子你呢”
嫦娥仙子一頓,而後搖搖頭:“明月如我,我如月,只希望每晚的月光灑滿大地,能一解世人心頭愁緒。”
楊戩望著這廣寒月宮,面上若有所思。
“世間很多的憂愁都是自擾,走不走得出來,還得看自己。”嫦娥仙子又道。
楊戩好奇問她:“那仙子可是已經走出來”
嫦娥仙子伸出纖纖玉手,撥弄著竹籃內的桂花,楊戩站在她身後側,看不清她臉上的表情,只聽得她聲音幽幽。
“與其說我走出來,不如說我看開來。”
……
華山諸峰蒼翠,險峻陡峭。
自古有句話。
“華山一條道”奇險天下第一山。[1]
這樣說雖然有誇大其辭之言,但這也可以說明華山之險。
自從華山山腳下建立了三聖母廟後,來往上華山的獵戶砍柴農夫和採藥人也逐漸多起來。
據住在華山腳下的百姓說,華山三聖母非常靈驗,只要你誠心誠意拜求三聖母,很多事情都能有轉機,而在華山中行走打獵砍柴的獵戶農夫則說,只要在上山之前叩拜三聖母保佑,在山上遇險也能化險為夷。
一個人說可能有吹噓之詞,但越來越多的人都這麼說,百姓們寧可信其有,逐漸這華山腳下的三聖母廟香火是越來越鼎盛。
離開廣寒月宮,又來到此處的楊戩,在看到三聖母廟中香客來往絡繹不絕,心中舒緩,暗自點頭,看得出來,妹妹楊嬋對華山的打理很是上心。
作者有話說:
[1]:來自度娘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