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略微沉吟後道:“項羽謹慎,讓項梁在他援軍趕到再出兵,可項羽未至,項梁先動兵,必然是有人作祟。”
作祟之人,除了宋義,真的是沒有第二人可想。
張良道:“很可能是有人冒充項羽援兵,誘項梁中計。”
思央點點頭,就在此時,有人送來信報,她接過展開一看後,笑了笑,將信報遞給曹參道:“把這封信送給項羽,算是我對武信君一死表示的哀禮。”
曹參懵懵的接過,思央不說,他也不敢去看。
張良意外的挑了挑眉,若是他猜測不錯的話,那封讓曹參帶回去的送給項羽的信,上面寫的可能是宋義迫害項梁的所有計策。
找了個功夫,他攔住她。
思央抱臂笑:“想知道。”
張良幹脆點頭:“請將軍解惑。”
思央不樂意了:“要不,張司徒還是猜一猜。”
張良搖頭:“請將軍不辭辛苦告知張良。”
“既然如此的話,張司徒還是自己慢慢想吧。”思央收起笑,拍拍他的肩膀,淡淡道:“相信,以張司徒的智謀,絕對不再話下。”
望著思央遠去的背影,張良駐足原地,半晌才無奈一笑,不就是前幾日,說了句他是不是看重呂家姑娘,要娶為妻室的話……
竟是到現在還在氣頭上。
宋義能坑到項梁,到底還是和項羽有關。
項羽不放心項梁,一邊和章邯周旋,一邊派龍且關注項梁情況。章邯最終在項羽和魏國魏豹內外夾攻之下退走,項羽本是要立即去回援項梁,秦軍大將董翳帶兵殺到,項羽不得不再次迎戰。
董翳一直埋伏在側,本是和章邯商量再次圍殺項羽,可項羽太過勇猛,他們不可敵,最後董翳拖延項軍,章邯退走定陶,想助司馬欣攻下齊國。
宋義率軍本是協助項羽,秦軍敗退,他本可阻一阻章邯,可他選擇走另一條路去和項羽會合。
章邯一旦與司馬欣會和,必將在定陶圍死項梁,再多的錯項羽只能怪在碭軍身上,與他宋義何幹。他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不知一切有人在暗中窺探。
且不說項羽在定陶見到師父慘死,如何悲憤。
劉邦的日子可不好過。
他現在可不是什麼百長將軍,甚至連亭長的職位也沒了,就是個扛旗小兵。
沒錯,此次埋伏胡陵,劉邦隨軍來了。
他這個扛旗小兵就是思央親自點的。
將軍欽點,就算樊噲等人想念兄弟情義,給他開個後門,做個親兵也難啊,何況劉邦也沒有戰功,為了不引起他人不滿,只能作罷,回頭想想扛旗小兵也不錯,就是目標大了點,在戰場上像是個靶子。
定陶一戰結束後,劉邦受了點輕傷,當得知項梁死了,他知道項羽肯定難過,就想去安慰他。
他一出門就和一人撞上。
一個比他還倒黴的人。
作者有話說:
難兄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