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
我叫趙弟,弟是‘弟弟’的弟,趙弟是招弟的諧音,顧名思義就是,招一個弟弟,說直白一點,就是我爸媽想生個兒子。
重男輕女好像是那個時代的通病。不生兒子,好像女人一輩子都抬不起頭。
“你知道你出生時,因為是個女兒,我受了多少罪嗎?你剛出生我就下地幹活了,你奶奶還拿棍打我,就因為我生的是女兒,因為你,我受了多少罪。”
這段話是我媽給我講的,那時候我才六歲。剛從那個家回到這個家。
那個家是我舅舅家,我出生之前,我爸媽就已經生了一個女兒了,所以第二胎他們想要兒子,可天不遂人願,偏偏生了我。
那時候的計劃生育查的很嚴,一家最多兩個小孩,多生就要罰款。
可他們就想要個兒子,怎麼辦呢?
有人教他們,讓他們把孩子丟了,再或者……
如果說孩子出了意外,那他們就可以再生一個。
正好我舅舅和我舅媽結婚五年了還沒有小孩,得知此事後,他們覺得我可憐,好歹也是一個生命,就收養了出生僅四天的我。
因為計劃生育查的嚴,他們不能直接回家,只能帶著我躲在親戚家,一躲就是兩個月。
當然,這些都是我長大後,我舅媽講給我的。
我快三歲的時候,我舅媽生下了一個女兒,有了自己親身女兒後,舅媽就不再管我了,把我丟給了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奶奶&039;。
奶奶是舅舅的媽媽,按理說我應該叫她外婆,可我一直都叫她奶奶,以前是,現在也是。
那時候的我只知道自己有了一個妹妹,偶爾也會聽到一些閑言碎語,說我不是舅舅舅媽親生的。
小孩子哪懂這些,只要有的玩,有的吃就好。
我依舊每天開開心心的叫他們‘爸爸媽媽’,那時候的我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可我卻總是不自覺的去討好他們。
我雖然小,但是很懂的看他們的臉色,只要是我能幹的活,我都會搶著幹,總是討好他們,希望我的‘爸爸媽媽’能多看我兩眼。
後來我想,我討好型的性格是從什麼時候養成的呢?
好像從我記事起,我就再努力的討好著每一個人,生怕哪裡沒做好,會換來一個巴掌,或者莫名其妙挨頓打,當然,也有討好失敗的時候。
四歲那年的夏天,我吃完中午飯在鄰居玩,突然聽到‘我媽’喊我。
這裡的‘我媽’是我舅媽,在我回我家之前,我一直叫她媽媽。
我聽到她喊我,馬上起身跑回家,原來是我妹妹從床上掉下來了。
我媽很生氣,責怪我:“我讓你看小孩,你怎麼就跑出去玩了?萬一小孩從床上掉下來頭著地摔壞了怎麼辦?”
我沒有反駁,我也沒有勇氣反駁,或者說,我根本就不敢反駁。
她狠狠地揪著我的耳朵,罰我到大門口站著,然後關上房門就去睡午覺了。
可我出去玩,是她同意的,是我問她,我能不能出去玩一小會後,她同意我才去的,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罰站。
那時候農村的房子都是平房,每家每戶都挨著,從庭院門裡進去是院子,院子兩邊各有兩三個屋子,我感覺跟四合院差不多,但是沒有四合院那麼大氣磅礴的美感。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我穿的是一個淡藍色的碎花裙子。
一個人頂著大太陽,傻傻的站在那裡。路上沒有一個人,除了偶爾有幾只鳥飛過去,我想,大家應該都是在家午睡吧。
我站了四十幾分鐘,一個同村的阿姨走了過來,她沒有問我為什麼站在大太陽下,應該是見怪不怪了吧。
她從兜裡掏出來一把沙果子遞給我,我不敢要。她看我時不時得瞥向門口,應該是猜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