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6
李家武將世家,走的是與趙郡李氏全然不同的路子——以武入仕,以功領賞。
李鉞的父親李良平李大將軍,軍功卓越,且極為識時務。
平定藩王又曾守過邊關,封威武大將軍後急流勇退上書請辭,經父皇再三挽留後,保留威武大將軍的名號虎符上繳,手中的兵卒也是一個不留,平日裡早朝一天不落,卻並不仗勢壓人,這樣的心胸,滿朝也找不出幾個。
那一日替她說話的武將裡就有這位昔日的威武大將軍。
“多謝朝堂之上大將軍仗義執言,本宮還未曾親自登門謝過。”
“殿下言重了,殿下是驍勇豪傑,心懷百姓,家父心生佩服。”
趙棠也不吝感慨,“李將軍人老心不老,依舊是人中豪傑。”
待眾人逐一落座,一眾女使魚貫而入,一旁架起烤架,一隻全羊架在架子上。
點燃木炭,時蔬、彘肉,炭火一起油花滋滋的,不過片刻就肉香四溢。
這邊吃著,另一邊朝堂之上,關於北征也終於有了定論。
趙棠在北征上出了不少力,邊境戰事起,有些事拖不得。
最後在隆慶帝的決定下,北征事一錘定音,玉京各家各戶各有心思。
不過有時候有些事情並非是由他們決定的,沒等各家活動,北征的名單就已經出了。
太女棠親隨為督軍,威武大將軍李良平為帥,左大營都尉謝敏詔為副將還有李大將軍的兒子李鉞也為副將。
趙棠將名單看完,將名單上的人全部記下。
“備車,進宮。”趙棠收起名單。
三清殿之中空無一人,不管是隆慶帝還是梁恩都不見蹤跡。
趙棠步行出了三清殿,輕霜拉過門邊的小太監,“梁公公呢?”
“回殿下,”小太監行禮答話,“梁公公隨陛下去了宣武門外的演武場。”
“演武場?”趙棠抬腳沿著臺階走下去,“走。”
演武場上隆慶帝一身明黃騎裝,手中弓箭拉的滿弦,箭頭微調。
“咻。”
“父皇好箭術。”趙棠看了一眼靶子,正中紅心。
“你也試試。”隆慶帝收箭回身,示意趙棠站過來。
隆慶帝看向梁恩,“再取一把弓來。”
普通的弓箭通常在一石左右,趙棠最強的時候能拉開也只能拉動兩石,如今許久未練手生了,退而求其次取了一把一石的輕弓。
“咻。”
“八環。”守在靶子邊上的太監高聲報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