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生財
五月中旬,時值盛夏。百草園裡的桑樹上綴滿了熟透的桑葚。青珩搬了只小凳子坐在桑樹下,吃得滿手滿臉全都是紫色的汁水。
今年園中的幾顆桑樹異常的爭氣,油亮的綠葉之間綴滿了烏黑飽滿的果實,瞧著甚是喜人。如卿提了只竹籃,持了把剪子,仔細的將樹枝上紫黑色的桑葚一個一個的剪下來,預備釀些時令的桑葚酒。她一面喜滋滋的採著桑果,一面盤算著將釀酒餘下來的果實,加些蜜糖,熬製成桑葚膏。
從前每到端午前後的時節,沁兒和蓮露都會採摘好些桑葚,再從中精挑細選一些個兒大飽滿的,送到廚房去,請專門製作茶點的徐媽媽將它們熬製成清甜可口的桑葚膏。
如卿記得,沁兒總說桑葚可以烏發補血,蜜糖可以滋陰潤燥,所以盛夏時節多食些桑葚膏是極好的。只是那時她一心只想著舞刀弄劍,對美容養顏這等事情並不甚感興趣。
不過便是今日,如卿打算熬製的這些桑葚膏,也並不是要留著自己享用,而是打算拿去集市上去換成銀子。
自從與蘇婆婆和葉雲溪商定好離開世子府的計劃,如卿便日日夜夜盤算著如何才能多攢些銀子。吃飯時想著銀子,走路時想著銀子,睡覺時還會夢見銀子。所謂的掉進錢眼兒裡,也不過就是如此吧?
古人曾經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所以今日華如卿立志要努力攢錢,那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如卿在屋中悶了幾日,十分辛苦的思索各種生財之道。
她曾經考慮過私下裡搬些酒水去集市上叫賣,可思前想後總是覺得不大妥當。一來那草包殿下幫自己從大皇子手中救出了葉雲溪,自己需得按照約定還他的人情;二來釀酒用的食材和工具都是於嬤嬤差人定時送來,自己只負責將糧食變成酒水,如若悄悄的運出去賣了,心下總覺得有違道義。
她也曾經試圖將自己熟習的各路劍法繪成劍譜,這樣便可以拿到武館門外去賣個好價錢。可無奈自己繪畫的技術太過拙劣,畫出的舞劍之人就好似一隻狗熊在跳舞,最終也只好作罷。
倒是葉雲溪,經過一個叫紅月的丫頭介紹,接了一些繡坊的活計,替坊中繡些扇面和絲絹。葉雲溪本就手巧,同樣的花式,她繡出來的總比別人好看許多。於是自然十分得那繡坊老闆的歡心,付給她的報酬也比別人要多些。如此這般,日積月累下來,倒也小有些收獲。
不過靠葉雲溪接繡活兒賺來的零碎錢財數目還是太少,如卿覺得自己必須得另闢蹊徑,想些別的辦法才好。
待採罷了桑葚,已是夕陽西斜。落日的餘輝柔和的籠罩著百草園的花花草草,將一切都鍍上了一層耀眼的金色。
青珩吃桑果已經吃的直打飽嗝兒,鼓著一個小肚子跟在葉雲溪的身後吵著要抱霽顏。
蘇婆婆搬來一座小石磨,與如卿一道坐在桑樹下將方才採下的果實慢慢研磨成汁。磨好的桑葚汁一半用來發酵釀酒,另一半則用來制桑葚膏。
這桑葚膏的製法其實並不複雜,只是需要些耐心。蘇婆婆將研磨好的桑葚汁倒入砂鍋中,用小火慢慢將多餘的水分蒸去。待汁液漸漸變得濃稠時,再加入新採來的棗花蜜。這期間需要持著一柄木勺不停的攪拌,直到桑葚汁與蜂蜜混合均勻,變得粘稠透亮時,桑葚膏便制好了。
如卿想起來前些日子制梅子酒時還剩下一些精巧的青花瓷酒盅,於是翻箱倒櫃的尋了一些出來,將熬製好的桑葚膏分別盛入一個一個的小瓷盅裡。
蘇婆婆和葉雲溪瞧了一齊誇贊這主意甚好。這般盛放的桑葚膏瞧起來精緻討巧了許多,興許可以吸引更多客人惠顧,也可以多賣些銀子。
葉雲溪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進屋取了一些金色的綢布和絲線來 ,用綢布將小瓷盅的蓋口封好,再用絲線紮牢。如此一來,這小小的一盅桑葚膏瞧上去更加的招人喜歡了。
如卿伸出手指一盅一盅的點過去,一共有十八盅。
※※※※※※※※※※※※※※※※※※※※※※※※※※※※※※※※※※※※※※※※※
兩天之後便是趕集的日子,蘇婆婆一大早便用兩只扁筐挑著那些桑葚膏出門了。如卿也起了個大早,目送著蘇婆婆的背影消失在青石小路上,滿懷希望的盼著這些小瓷盅能賣出個好價錢。
果然這日午飯之前,蘇婆婆便從集市上回來了。一瞧她滿臉的喜色,便知那些桑葚膏定是都賣空了。如卿捧了杯涼茶迎上前去,樂呵呵的問道:“婆婆,咱們的桑葚膏可還受歡迎麼?”
蘇婆婆灌了一口茶水,點頭笑道:“可不是,都賣完了。”語罷,從扁筐中拿出一隻撥浪鼓遞給了青珩。青珩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接過去,歡呼了一聲,蹦蹦跳跳的舉著那柄撥浪鼓去逗霽顏了。
蘇婆婆接過葉雲溪遞上的帕子擦了一把汗,在棗樹下的石凳上坐下,從荷包裡取出一包碎銀子來。三人將那些銀子攤在石桌上細細數了數,有七兩四錢多。
如卿沒有想到居然能賣得這許多銀子,欣喜的與葉雲溪對望了一眼,兩人都是十分歡心。
蘇婆婆用帕子扇著風,笑眯眯道:“城東的柳河街上有家賣胭脂水粉和金銀首飾的鋪子,我將攤子擺在那店鋪旁邊,不過一時半刻的功夫,這十幾盅桑葚膏便被來往的姑娘和婦人們搶光了。那些沒買著的姑娘們都一個勁兒的嘆氣呢。”
如卿歡天喜地了一番,心中暗自盤算著,再這般忙活一兩個月,便可以攢夠銀子自力更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