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淑妃娘娘擅長古琴,當年就是憑著一曲《高山流水》讓多才多藝的官家醉心於她,從此盛寵不斷。這二小姐從小沒了娘,是淑妃娘娘一手帶大的,說不定也彈得一手好琴呢?”
大理寺的幾個同僚小聲地交頭接耳起來。
“言之有理……不過……胡老弟他人呢?不是他喊的最大聲,要來美景閣的麼,我怎麼沒見著他?”
說著,四下打量起來。
“哎,你不知道?他臨出門的時候摔了一跤,門牙都斷了。”
“這麼倒黴?不會是沖撞到什麼了吧?”
幾人還想再說,只聽得後臺傳來一陣嘈嘈切切的琵琶聲。猶如裂帛,宛如春雷,眾人汗毛同時為之豎起。
“沒想到時影姑娘是琵琶高手!”
“好琵琶!”
眾人翹首以盼,本以為時影會抱著琵琶出現,沒想到走到臺上的卻是四個年輕的丫頭,略施粉黛,一身勁裝。一手插在腰間,一手高舉這把明晃晃的大刀,繞場一週後各自站定舞臺一角,怒目圓睜,齊齊大吼:“有請主帥!”
又把人嚇了一跳。
“啊呀!這是要擊鼓麼?”
五個身穿紙紮甲冑的龜奴推了五張大鼓到臺前,四個丫頭面前一人一張,中間那張最大的,毫無疑問是留給主角時影的。
果不其然,在四位女將的呼喝聲中,頭紮紅巾,紅色羅裙上罩著金色比甲,穿著文武袖的時影登場了。
只見她柳眉高挑做怒發沖冠狀,紅唇一點抿得緊煞煞。走到臺上,也不行禮,也不問安,直接拿起兩把鼓錘,“咚咚咚”地敲了起來。
“咚咚咚”一通鼓起,烽火連天鏑聲起,寒水拍岸落殘陽;
“咚咚咚”二通鼓起,夫人腕底起風雷,桴鼓聲中敵膽催;
“咚咚咚”三通鼓起,四月狂飆從天降,淚流身隕浩氣存!
“是梁紅玉,是梁將軍擊鼓抗金啊!”
有人激動地喊了起來。
臺下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更有人激動地落下淚來。
因檀淵之盟,大頌年年往北朝貢獻歲幣。南渡之後,金人的索取更是變本加厲,朝裡有人直言,金軍南下是早晚之事。
他們身為男兒,面對國土淪喪無能為力,而皇帝也好,官員也好,似乎早就忘記了北邊的國土,忘記了嶽爺爺北伐的志向,整日裡沉溺在江南的香風之中,把骨頭都泡酥了。
沒想到時影姑娘一介女流,還是煙花之中的女子,卻裝束成了梁紅玉將軍的模樣,為眾人擊鼓。
這鼓聲叫人心頭一震,更是愧煞座中男兒。
鼓聲漸停,眾人本以為時影的表演就此結束,預備打賞叫好,卻看到她從腰間掏出一把明晃晃的寶劍,“刷刷刷”舞了個劍花。接著右腿一蹬,整個身子騰空而起,宛如蛟龍出海,又如仙女臨凡,把大家夥看得目瞪口呆。
傅竹衣從小慣習“安家十三刀”,雖然此時換成用劍,威力大減,不過在這些門外漢眼裡看來,更是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只見劍光閃閃,光曜九日,令青山低頭、教風雲變色。
時影滿場飛舞,眾人的目光也跟著她亂飛,看她或抽,或帶,或提,或截,讓人目眩神迷。最後她左手並作截指,右手做了一個收勢,衣袂飄飄,香汗淋淋。真是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唐杜甫)
一套刀法使下來,時影面色微紅,嬌喘細細。配著這一身紅衣紅巾,猶如一團烈火,讓人看得血脈噴張。
“好!”
排山倒海的叫好聲在這一刻爆發,男人們瘋了似得往臺上投擲各種珠寶、戒指,鐲子,大喊著時影姑娘的名字。
這一幕落在周媽媽眼裡,真是喜不自勝。本來她還擔心,哪裡有姑娘初次登臺就表演擊鼓舞劍的,怕不要把貴客們都嚇走。沒想到真的如同時影所說,全臨安的花娘裡,有人擅長樂器,有人精通吟唱,可從沒聽說哪個姑娘能舞劍的。只要今晚一炮打響,日後一定客似雲來,而且沒人能模仿。
“時影姑娘,時影姑娘別走啊。周媽媽,周媽媽快下來!”
表演完畢,時影也不多待,帶著四個丫頭進去了。有幾個猴急的客人迫不及待地朝周媽媽揮手,表示要盡快給時影梳籠。
“不急不急。”
周媽媽捂著嘴緩步下樓。
她本來把這位傅家二小姐當做燙手山芋,想著尋個由頭或是發賣或是弄死。沒想到她不但善解人意,而且技驚四座,腦子又活絡,簡直是一棵天生的搖錢樹。
她決定多留她幾個月,為她攢足了名氣後,再待價而沽,賣一個驚天動地的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