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殺害王室公主的嫌疑人後,她肯定不想死。然而這和最初她在人前的人設不太相符。在人前,夏琳是受害者,是個可憐人,可這回伊莉莎把人寫得有點能說會道的感覺。
剛寫完會覺得挺爽快,但就是不對!
夏琳·卡塞爾應該是隱藏在背後的,她總以獵物的形象出現。所以該改還是要改,推翻重來也要改。
伊莉莎在腦海裡模擬著當時的場景,幾個主要人物的站位,還有夏琳的表情。靠著這個,她在想每人的戲份和臺詞。
清場已經結束,之前的全部推翻後,夏琳被押在一邊接受臨時審訊。面對對方的質問,她在努力回憶的同時,還要撇清這件事。
本來這件事就跟她無關的,她只是湊巧了。
要是這樣安排,人設能立住,高光也能在不經意間到來。就像是一句漫不經心的話,讓人茅塞頓開。
那麼,具體怎麼說呢?從哪個點出發比較好?伊莉莎還陷在自己沒有定下來的故事分叉上,在做選擇。
相比起《一個故事》,《一個案件》要嚴謹很多,許多線索都是打散的,開始的時候容易被人忽略。但只要人一提起,大家很快就能想起來。
現在的夏琳就需要做到這點。
二十分鐘後,伊莉莎將大致的情況都列了下來,然後才開始動筆寫。她其他什麼都能習慣,沒有電腦這件事總是很大的遺憾。
唉,不想了。
樓下,懷特布萊德家族的僕人收著信,先交給管家。管家看好分完,再將其中一部分交給女管家,由女管家最後交到女主人手上。
瑪麗看完了信,沒讓人第一時間去叫伊莉莎。這樣的事情,跟伊莉莎有什麼關系。她有些嫌棄地將信件扔進壁爐裡,三月的倫敦,還是有點冷的。
之前知道韋茅斯那邊有人想見伊莉莎,她當時就派人過去了,結果很長時間以來沒有結果。趁著社交季要開始,她再派人去,就是想趁人不在的時候再打聽,這回倒是打聽出點訊息來。
只是這個訊息,她能告訴才七歲的伊莉莎嗎?
瑪麗一向知道王室、貴族們私生活都很混亂,但一個公主身邊會沒有人嗎?居然還想帶伊斯瑞爾回去!
真帶回去了,就是一場笑話,也會給伊莉莎以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聽說那位公主已經到了倫敦,看樣子還需要派人去盯著。別的做不了,她帶著伊莉莎離開還是能做到的。
對了,這件事還是要跟喬治亞娜夫人說一下,別到時候真發生了,她還什麼都不知道。
喬治亞娜收到瑪麗·格雷的來信,本來還挺高興的。結果看完信,她足足深呼吸了好幾次才平靜下來。
因為上回伊莉莎去了查茨沃斯莊園,也說過故事的事情,所以等《一個故事》開始連載後,她就讓莊園裡的人都閉緊嘴巴。這件事誰也不能透露出去,一個都不能往外說!
這是對伊莉莎的保護,喬治亞娜很早就意識到了。
一個七歲的女孩,寫故事的時候更是才六歲,這會引來太多的關注,對伊莉莎來說不是好事。
結果這點做到了,有人卻還是要對伊莉莎下手!
————————
謝謝大家灌溉營養液,晚點還有。
讀者“嘿嘿”,灌溉營養液+22
讀者“分茶”,灌溉營養液+4
讀者“斕_”,灌溉營養液+1
讀者“翼痕.”,灌溉營養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