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個月,要沒這兩位,咱們巡視組工作的推進想必要困難許多啊!”
幾個領導打量了幾秒,贊許地點了點頭。
點完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是不說話了。
宋鬱華跟喻遠兩個一眼看出這幫領導眼裡的猶豫,對望了一眼,挑了挑眉:
“領導有話直說。”
領導不好意思說,老王來說:“宋老師,是這樣。”
“宋老師改編的這些樣板戲,咱們縣裡的意思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推行到底下這些路不見路橋不見橋的小山村裡。”
宋鬱華聽完立馬笑了:“這有什麼的,領導盡管用。”
清水村有個彩月媽楊楊爸,那些閉塞的小村莊裡還不知道有多少比這倆還缺德的玩意兒。
她一個人的力量到底有限,縣裡直接強制規定推行,推行的範圍肯定比現在要廣,效果也比現在好。
老王繼續:“不光是樣板戲的事兒,還有咱推行的高考教育金的事兒,這縣裡也都聽說了………就想著能不能以縣裡的名義直接設立一個面向咱們整個縣的教育金。”
老王說到這兒也有些不好意思。
國家恢複高考,開始重視人才,這高考教育金的推行正好就是順應國家號召的一個新策略。
這幫領導一碰頭,覺得還挺行,就起了這麼一個心思。
這往功利了說就是把人宋老師的功績給分了過來。
一個大縣,政策推行靠一位老師的先進思想,說出來這幫領導確實有些難為情。
“不過宋老師放心,咱們上報的時候肯定把你放頭一位,不會蓋過你的貢獻!”
可宋鬱華聽到這兒心裡倒是一樂,這提議正中她下懷。
跟樣板戲一樣,她一個人能力有限。
依靠縣裡,至少孩子們的教育金不用她掏空家底地頂上,能救助到的孩子也會比現在更多。
至於分不分功績這事兒,她也沒放在心上,就跟做好事揚名一樣,只要幹的是實事兒,領導們辦事兒不虧心,就該他們的。
更何況她只在這個小世界活短短幾十年,接力棒總要交到下一代手裡。
由上邊接過,再好不過了。
她連忙笑著擺了擺手:“不打緊不打緊,也是好事兒。”
聽完,領導們齊齊鬆了口氣。
宋鬱華跟喻遠對望一眼,心裡也落了定。
領導跟整個巡視組一回去,以清水村為試行點,面向整個縣的高考教育金當天就立了項。
就跟領導答應的那樣,專案創始人頭一個名字就寫上了宋鬱華。
主要貢獻人也添上了喻遠和一整個巡視組。
隔了兩天,幾個樣板戲開始進行全縣推廣。
臨近高考那幾個月,不斷有其他村子的人到清水村和隔壁幾個村子取經。
原先不樂意的幾個媽被團團圍住,一幫人虛心求問這句怎麼唱,那句怎麼斷。
問著問著,答著答著,突然也來了奇奇怪怪的驕傲感。
外邊熱熱鬧鬧,高考也悄然而至。
這一年的高考,宋鬱華送走了武子,送走了其他四個孩子,送走了一批知青,也送走了喻遠。
第二年高考,宋鬱華送走了剩下的楊楊,彩月幾個孩子,也把自己送進了省師範。
離開清水村的那天是個難得的大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