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青蘅跪下上身伏地道:“皇上容稟,草民剛回來,還未了解京中的形勢,只是聽說皇上如今十分倚重顧少君,又加上皇上與顧少君一起歷經了生死,便以為顧少君會將自己的身世對皇上和盤托出。”
“他的確是跟朕說了關於自己的身世,不過,”沈映挑了下眉,冷笑道,“這和你又有什麼關系?”
淩青蘅直起上身,直視著沈映,鏗鏘有力地道:“請皇上恕草民欺君之罪,其實淩並非草民的本姓,草民其實姓舒,乃是已故舒國公舒儼之子!”
沈映一時為淩青蘅的話所震驚,萬萬沒想到,淩青蘅今然是舒家之後!
那就怪不得淩青蘅會是原書的主角受了,他和顧憫有著差不多的身世,同樣背負著血海深仇,又志同道合,最終會走到一起也是在情理之中。
沈映不禁想,如果沒有他意外地穿越進這本小說裡,那顧憫是不是就會按照原來的劇情發展那樣喜歡上淩青蘅?尤其在知道顧憫和淩青蘅早已相識後,他更加好奇,顧憫現在心中對淩青蘅又是什麼樣的感覺?
“原來你們兩個一個是徐家後人,一個是舒家後人,”沈映收斂心神,努力裝作毫不在意,淡淡地問,“那你和顧憫又是怎麼認識的?”
淩青蘅道:“回皇上,之前草民有個朋友因為搶劫郭九塵的壽禮不幸被錦衣衛抓到,是以顧少君透過那人順藤摸瓜找到了草民,我們這才認識的。”
沈映冷淡地繼續問:“既然你們一早便認識,為何都瞞著不告訴朕?”
淩青蘅無奈地苦笑,道:“皇上恕罪,我與顧少君都是‘謀逆罪人’之後,實在是擔不起一絲暴露身份的風險,尤其那時皇上還被劉太後挾制著,所以我們也不敢貿然告知皇上,免得皇上被我等連累。”
沈映輕嗤:“那現在為什麼又肯說了呢?”
淩青蘅慨然道:“因為草民知道皇上是位英明的君主,定會明察秋毫,撥亂反正,還徐皇後、昭懷太子、徐舒兩家一個公道!”
沈映一拍桌子站起來,走到淩青蘅面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嘴角掛著一絲冷笑,“淩青蘅,你很聰明。但你若是以為天底下就你一個聰明人,那就大錯特錯!”
淩青蘅忙拜伏在地:“草民不敢!”
“不敢?”沈映冷哼道,“方才朕問你來歷,你卻故意要扯上君恕,無非就是為了試探朕知不知道君恕的真實身份。若朕知道,你便像剛才那樣坦誠相告,可若朕不知,那君恕就成了你的擋箭牌,你知道朕寵信君恕,不會對他怎麼樣。另外一點,假如君恕還沒說自己的真實身份,你現在說出來,就是逼朕在幫與不幫徐舒兩家翻案之間做個抉擇。淩青蘅,不,舒青蘅,你說朕猜你的心思猜得對嗎?”
淩青蘅悶頭不語,但也不為自己辯解,沉默便代表了答案。
沈映負袖走到一旁,“朕姑念你是舒家後人,又幫朕做了不少事,所以不會計較你今天的言行,但你記好了,善於揣摩人心是你的本事,但千萬別嘗試揣摩朕的心思,君威難測,天子一怒的後果你承受不起。”
淩青蘅高聲道:“草民謝皇上賜教!”
沈映漠然道:“你退下吧。”
淩青蘅站起來,低著頭倒退著走了出去,轉身放下簾子的那一剎那,原本表情緊繃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狡黠的微笑,他並不畏懼皇帝對他的詰問,只要能夠達成幫舒家洗刷冤屈目的,他什麼都可以不在乎。
顧憫下了值進宮,還沒走到永樂宮門口,便有一個小太監急匆匆地跑過來低頭跟他說了兩句悄悄話。
顧憫一聽,臉色倏變。
小太監說的是,淩青蘅上午進宮見過沈映了,沈映從禦書房出來,是黑著一張臉回的永樂宮,現在永樂宮上下都看出來皇帝在生氣,所有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顧憫當即便猜到了是什麼回事,他大概是被淩青蘅給賣了。
顧憫也並非是故意瞞著沈映關於淩青蘅的事,之所以不說,一是怕沈映知道了他和淩青蘅私下有往來會生氣,二是淩青蘅此前不在京中,他也吃不準淩青蘅想不想讓皇帝知道他是舒家後人的事,想讓淩青蘅回來後自己決定告不告訴皇帝。
但顧憫沒想到,淩青蘅不光把自己是舒家後人的事招了,還連著他們私下有往來的事也一起招了,他倒是想當君子沒有“出賣”淩青蘅,誰承想卻被淩青蘅在背後“捅了一刀”?
事已至此,糾結誰出賣了誰也沒什麼用了,還是先想想該怎麼把沈映給哄好吧。
顧憫忐忑地進了永樂宮,沈映正在禦案後翻看戶部送過來的賬本,五年的賬本,兩籮筐都裝不下,摞起來比他人還高,賬目繁多,眼花繚亂,看得他一個頭兩個大,臉色也更加臭。
“皇上。”顧憫拎著茶壺走過去,殷勤地幫沈映換了一盞茶。
沈映聽到聲音,知道是顧憫,眼睛盯著賬本上的字,眼睛都沒抬,“來了。”
顧憫關心地道:“臣聽伺候的人說,皇上已經看了一下午賬本,天色已晚,小心燭火傷眼,不若明日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