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糟糕的一件事。
或許有些世家子弟忠君愛國,以百姓之需為己任,但這些人看到了下海給大周帶來的好處後,及時地閉上了嘴巴,還有些在支援下海。
那些用修飾好的語言,以為大周好,為君主為百姓好的腔調,謀取自身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們追求利益是普遍現象,追求利益也不是錯,為了利益奔波忙碌,哪裡是錯,問題在於,謀利當正而非邪,有些人為了利益,去偷去搶,這當然是錯的。
世家為了謀取海上利益,不惜養寇,造成了海上倭寇橫行的局面,大周為了抗倭,不知付出了多少,周邊百姓不知死了多少。
為了利益不顧家國,不敬重生命,此類人就是錯。
或許遲晚跟虞九舟暫時無法肅清朝堂上的此種風氣,但總有一天,能讓這些人不敢再在朝堂上大放厥詞。
遲晚站在城門外,不管身後官員心思各異。
終於,一面面旗幟映入眼簾。
旗子上繡有大周,海,姜等字樣,船隊到京了。
姜維揚遠遠就看到了站在城門外的遲晚,一襲紅色蟒袍,站在眾人最前面,屹立如山,格外顯眼。
她一夾馬腹加快了速度,快要到時她才停下,馬還沒有停穩,她人已經下馬,看身形差點兒沒站穩。
但她顧不得什麼,大步走近遲晚,然後單膝跪地行禮,“臣航海總兵官姜維揚,參見王上,王上康安。”
“本王安。”
遲晚伸手去扶她,“走吧,本王帶你去見陛下。”
虞九舟在皇宮也是好等,但天下之大,目前能讓她出城迎接的,唯遲晚一人。
別說出城,天子下階迎臣,對臣子而言都是莫大的榮耀。
非是她們非要遵從,而是身在其位,有些事情得這麼做。
兩人一同上馬往皇宮去,路上遲晚也沒有讓姜維揚講些什麼,反正一會兒見了虞九舟還要再講一遍。
跟遲晚一起來接姜維揚的大臣一臉懵,就這樣?什麼都不說嗎?
他們懵他們的,遲晚不懵就不好,她還著急跟虞九舟一起感受這份喜悅呢。
到了皇宮,遲晚才有空跟姜維揚說話,“姜都指揮使遣人送來的單子本王看過了,不錯。”
單子上詳細說明瞭這次下海所得,總之,姜維揚帶回來了很多東西。
種類有,香料,珍寶,藥材,動物,農作物種子,還有顏料,木材等,主要是大周沒有,外族有的東西。
其中稻種,番薯,土豆,玉米,遲晚最在意的幾樣東西,竟然真的帶回來了。
有了這幾樣東西,大周百姓肯定能吃飽的,對於種植要求不高,且只要種上,就能獲得大量糧食的東西,對大周來說是最重要的。
畢竟,好不好吃不重要,能不能吃飽才是最重要的。
況且,也不是大周所有的地都要種上番薯土豆玉米,良田肯定是要種稻麥,那種差些的土地,則可以種這些。
具體怎麼種,自然有農官,以及經驗豐厚的老農來實驗。
聽聞遲晚的誇獎,姜維揚也很興奮,時隔兩年終於回到故土,對她來說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只是從江寧到京都這麼長時間,她的心情已經平穩下來了,因為她從各地官員的態度上,看出來了,她這次回來是大功。
必然是陛下跟秦玉王的態度,讓這些官員們上前來巴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