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正統二年七月, 正統皇帝誕下一女為乾元,名虞禹域。
相傳大禹治水,劃分九州, 禹域也可代指九州。
本來虞九舟讓小家夥姓遲,但遲晚覺得, 不患寡而患不均,姓虞, 姐妹三人的機會是一樣的,姓遲就註定與皇位無緣,而且聽說不同姓, 姐妹之間的關系會出現問題。
遲晚本就不在乎孩子姓什麼, 況且是虞九舟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姓虞也是正常的。
無論是為了姐妹三人之間的感情,還是為了不讓外朝風言風語,更不能讓虞九舟白辛苦,孩子姓虞是最好的。
只是虞九舟依然說,那就等孩子們長大了,問問她們,有沒有人願意改姓。
遲晚擺擺手, 她不在意這些,只要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好了。
畢竟, 她們的一點兒事情, 都會被無限放大,在那些人看來, 姓遲不姓虞,就註定與皇位無緣了。
再好的關系,也很難頂得住挑撥, 所以連名字都要考慮到。
從名字來看,姐妹三人的名字都貴不可言,有意思的是,虞禹域生來就好運加倍。
小家夥快要出生時,外面傾盆大雨,小家夥出生後,陽光明媚。
短短一瞬間的事,就是這麼神奇。
單這一件小事,遲晚還不覺得這小家夥好運加倍,但她出生以來,捷報連連。
如蠱師被抓,東裡無跟福慶的孩子找到。
阻擋變法的聲音逐漸變小,死了這麼多人,總能給另外一些人震懾。
大周變法定下根基,再無阻力。
改軍制也成功,衛所不屬兵,屬城衛,主要負責城內治安這塊,且由當地財政養。
且財政成立單獨的部門,雖然由地方管理,但上級財政對下級財政有業務指導,和監督的職責。
此事歸於戶部,戶部單獨成立這樣的部門。
這只是其中一項,總結一句話就是細化職權,不把所有的權力交到一人之手,軍政財分開管理。
城衛不屬于軍,所以中樞成立新司,名為安全司,主要負責各地安全,以及案件。
縣級府級由地方領導,省級由中樞領導。
所以安全司歸屬刑部,看似增強了刑部,實則取消了地方軍制。
另,除京都,北方邊鎮,沿海防禦,就是邊境防禦重地之外,以州府為單位,每府三大營,一營一千人,用於保家衛國平亂,不屬於地方管理,但是有正當理由,可以進行短期合作。
一州府控制軍隊為三千人,這樣一來,大大節省了財政,有效防止吃空餉的事情發生。
而戍邊不一樣,人數不能減,只能增,按照不同地方增減軍隊數量,總數高達六七十萬軍。
沿海這些地方,也要四十萬大軍,更重要的是,需要船,還得是戰船。
這些軍隊有各自的將領,都由中樞管理。
中樞管理軍隊的則是兵部跟五軍都督府,兵部負責選武官,編制後勤等。
五軍都督府,負責軍隊的管理訓練,總的來說,有統兵權,無調兵權。
而兵部有調兵權,卻無統兵權。
雙方互相節制,再加上皇城司錦衣衛的監管,中樞對地方軍隊掌控很深。
最重要的一點是,虞九舟讓遲晚當了天下兵馬大元帥。
虞九舟給遲晚下令,遲晚直接就可以做出反應,五軍都督府跟兵部只有建議權,沒有反對權,以兩人的關系,左手吩咐右手的事,直接掌控了大周的軍權。
而京營擴到三十萬人,由遲晚直領。
算起來,大周軍隊縮減到了一百七八十萬人,盡管不能再證明這個軍制是最好的,大周財政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可用之人增加了。
按照原先的軍制,邊境沒有那麼多駐軍,遇到事情,中樞想去救援還得從地方駐軍,京營一帶走,京都就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