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臣覺得,寶安王該不會因救駕之功,要被封為儲君了吧?
於是站隊寶安王的大臣更多了起來。
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人想過,虞九舟會坐上那個位置,他們的選項是寶安王,以及虞九舟捧順承郡王,或是自己的孩子生下來,有了皇孫的身份後,捧自己的孩子做皇帝。
對大臣來說,站隊一個成年王上,比一個傀儡,一個幼兒要好得多。
就像是天氣預報早就預告了京都有一場暴風雨,大家心知肚明,到現在,已經開始風雲湧動了,似乎暴風雨馬上就要來臨。
對朝堂上的風起雲湧,遲晚早就預料到了,現在她的任務是穩住聖元帝,要不然她也不會跑過來打小報告。
聖元帝現在不想看到她跟虞九舟關繫好,所以她打虞九舟的小報告,皇帝是最開心的。
現下寶安王一直在迎合聖元帝,搞不好什麼時候聖元帝就相信他的鬼話了。
比如認他為父,稱自己親爹為伯父,身後事等等。
然後再讓虞九舟監督著,那發展不就跟上輩子一樣了。
只不過這輩子虞九舟沒有再相信寶安王,自己的勢力發展也更大。
等聖元帝駕崩,虞九舟差不多就擁有了可以造反的資本,起碼有七成把握能成功。
若不是為了大義正統,她的行動可能會更激烈。
她甚至做好了篡改遺旨的準備,一旦聖元帝下了立寶安王的聖旨,她就會讓這道旨意消失不見。
在此之前,就要防著聖元帝立寶安王為儲君。
畢竟先成為儲君,等聖元帝死了再繼位,那是順理成章的。
這就叫大義,就叫正統。
不到萬不得已,虞九舟不想走上亂臣賊子的道路。
而寶安王成為儲君,當了皇帝,就是需要萬不得已的時候。
遲晚也不想讓虞九舟做這麼危險的事情,所以皇帝這邊,還需要她多周旋。
見到皇帝的瞬間,遲晚立即行禮,“陛下受驚,臣不在旁邊,臣有罪!”
她上來就請罪,這個態度聖元帝很滿意。
“好了,這不是你的錯,獵場本就有虎,誰知這畜生能跑到營地這裡。”
聖元帝年紀這麼大了,可不會去狩獵,他在營地跟人喝酒看跳舞等著呢,哪知躥出來一隻老虎就撲了過來。
遲晚知道其中的細節,連忙道:“陛下,老虎竟然跑到了營地這邊,守衛的禁軍,金吾衛去哪了?”
“還有守衛的禁軍,竟然老虎靠近了陛下,臣請陛下徹查。”
聖元帝蹙眉,遲晚說的這些話他不是沒有想過,“朕與寶安王同行,因在營地,並未帶多少禁軍,老虎突然沖出,禁軍反應不及時……”
那寶安王怎麼反應這麼及時?他自己都被嚇一跳,突然跳出來一隻猛虎,確實很難反應過來。
至於寶安王,難道他早知有猛虎?不對,被猛虎一擊,起碼要半死,寶安王就算為了討好他,也沒必要賭上自己的性命。
除非他知道,自己根本死不了。
要不然說聖元帝多疑呢,遲晚就說了這麼兩句話,他就腦補出來許多。
寶安王在旁邊說幾句,他疑心虞九舟,遲晚在旁邊說幾句,他就疑心寶安王了。
當時聖元帝在營地內遛達,正好寶安王沒有去狩獵,兩人就走到了一起,結果一隻猛虎突然出現撲了上來。
在此之前,聖元帝已經溜達好一會兒了,猛虎都沒有出現,直到寶安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