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跟大周親近的人上位,可想而知會有什麼後果。
大周跟北寧本就摩擦不斷,那是從大周立國就開始的仇恨,大周的前面幾任皇帝把北寧打怕了,打散了。
如今北寧重新聯合了三大部落。
寧國東部,西部,大汗部,其中西部跟大汗部都靠近大周。
東部跟大汗部靠近燕北,是寧國主力,一旦寧國對大周用兵,這兩部會分散開來進攻大周。
不過三部也並非擰成了一股繩,西部在幾十年前很強大,差點兒取代了大汗部,如今只是沒有一舉取代大汗部的可能,否則大汗之位是誰的還不一定呢。
哪怕是這樣,寧國依然是大周的勁敵,燕北布兵幾十萬,為的就是防止北寧進犯。
算起來,燕北的邊城,以及信國公的十萬兵,平涼侯的十萬兵,七七八八加起來六十萬大軍有的。
可想而知的大周的心腹大患是誰,當初被北寧威脅聖元帝,要是不能讓北寧娶公主,就進攻大周。
大周的公主只有兩個,臨安公主跟虞九舟,一個成年的大人,一個小不點,選誰很明顯了。
福慶就是臨安公主前往北寧路上生的,被賜福慶郡主。
本來聖元帝想要福慶跟佳成郡主一樣,到皇宮陪著虞九舟的,可臨安公主不同意,強硬地把福慶帶到了北寧。
虞九舟跟遲晚解釋著,“福慶是前駙馬的子嗣,本該養在京都的,但那個時候姑姑跟陛下鬧得很僵硬,孤那時很小,不能為姑姑做些什麼。”
遲晚想了想,“現在也不晚,北寧老可汗要沒了,正好趁機接臨安公主回來。”
“你是說,還能讓臨安姑姑回來?”
虞九舟挑眉,她不是沒有這麼想過,但這很難。
北寧本來就想挑釁大周,哪裡會做出這樣的事。
可遲晚太確定了,“此時使節團來大周目的未明,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在北寧政權交替期間,對方是不願意跟大周打起來的。”
“丞相支走了大汗的弟弟,讓地門王做正使,就是為了儲君能順利繼位,地門王就甘願嗎?現在是我們最好跟他們談判的時候。”
等北寧政權穩定交接後,大周跟北寧是無法避免一場大戰的。
虞九舟細細想了一下,“孤擔心的不是北寧,是陛下與大周朝廷。”
皇帝跟臨安姑姑的關系最後鬧得很僵,大周朝堂的那些官員覺得,犧牲一個公主,換取大周跟北寧的和平有何不可。
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和平是打出來的,與和親無關。
否則臨安姑姑到北寧和親那麼多年,兩國為何還是摩擦不斷。
那些官員絕不會想是自己的無能,只想寄託在一個女子坤澤的生命上。
他們甚至會想,一旦臨安公主死了,那北寧就不佔理,佔理的就是大周了。
這樣的言論,虞九舟從小到大不知聽了多少次。
遲晚握緊了虞九舟的手,“殿下可要掀起大案。”
四月皇城司的訓練就結束了,也該查收一下成果了,皇城司煥然一新後重現京都,總要讓人知道皇城司的厲害。
虞九舟沒有回答,轉而問春歸,“繼續說。”
春歸立即道:“南越王派的人是王女段錦弦,護國五上將之一的段和風,此人賜國姓,裡面還隱藏著一個人,南越蟲谷少谷主夕霧。”
來的都是重量級人物。
兩國一起派使節團前來也太巧了,或許根本不是巧合。
上輩子使節團也來了,但使節團的成員跟現在不一樣。
緊接著春歸又道:“殿下,平涼侯說要護送北寧的使團一起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