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了?”佑寧追問。
鄔海生想一想,“一次吧?”
他並不確定。
佑寧蹙了蹙眉,事情確實很難辦了。
“陳老師不知道?”
看到佑寧從廚房出來,身後跟著小心翼翼的鄔嫂嫂,陳老師嘆了一口氣。
縣政府徵地建溫泉養生度假區的公告來得突然,其實對當地原有各産業影響不大,畢竟無論旭日集團還是大大小小的苗圃,亦或當地的民宿,都是浙裡的經濟支柱,殺雞取卵的事,縣政府是不會做的。
這次擬徵收用地巧妙地避開了旭日集團以及苗圃聚集的南山地區,而選擇了以個人分散承包山地為主的北山區域,一方面是北山人煙稀少,還未經大量開發,生態環境更原始自然,徵地工作推進起來遇到的阻礙會比較少,二是北山方向離海更近,將來宣傳起來,背山面海,噱頭更足。
照道理,旅遊地産的建設,既提振了地方經濟,又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是一舉兩得的事,因而無論是縣政府、鎮政府,還是山鄉村民們,對此事都持歡迎態度。可對於鄔嫂嫂一家這樣一輩子靠山吃山的的山民來說,卻不啻是晴天霹靂。
“這件事本不想教你們知道,”陳老師並不責怪鄔嫂嫂夫妻。
那片山林是他們的根,兩夫妻靠採山珍、挖竹筍和在她的苗圃裡打工的收入,在縣裡買了房,供女兒讀了書,他們對山的感情,普通人無法感同身受。
“你們工作本來就忙,我不想讓你們來回奔波。”陳老師捶一捶自己的膝蓋,站起身來,“現在公告已發,雖如有異議,可以與拆遷工作指揮部取得聯系,但除非有重大理由,否則徵地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她也不想教佑寧插手此事,“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叫縣裡再規劃一處山地給他們就好。”
只不過拆遷工作指揮部當然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用錢擺平,做什麼還要備用方案?
秦昶不明就裡,但憑陳老師的三言兩語,也能推測出個大概來。
鄔嫂嫂與烏海生聽見陳老師的話,眼裡頓時燃起希望之光。
從苗圃出來,佑寧驅車,跟在小助理開的綠色新能源車後頭,返回陳老師在村裡的住所。
前後兩進一共六間臥室的徽派建築,今晚因多了兩位客人而顯得格外熱鬧。
陳老師平時無事並不住在半山居,而是住在山下村舍裡。
村舍原主人女兒、女婿早年去粵地打工,在那邊紮根落戶,買房生女,把老夫妻二人接過去頤養天年,閑置的房子就以友情價租給了陳老師。後來村裡統一翻新屋舍,陳老師就幹脆搭了點錢給一起做了升級。
這會兒兩位弟子聯袂而來,天井裡的燈亮了起來,平時閑置的客房趕緊開門開窗通風,換床上用品,再燃上驅蟲驅蚊的藥香……
佑寧叫陳老師和小助理別忙了,“我們又不是外人,這些事我們自己會做,不要因為我們打亂了平時的作息。”
陳老師的身體,也確實熬不動夜,此時已露出些疲態來,“那我不同你倆客氣了啊!”
小助理陪陳老師回後頭臥室去了,她自己的臥室就在隔壁。
佑寧與秦昶為了不打擾陳老師休息,選擇了西廂的兩間客臥,離主臥稍遠,看電視也好,講電話也罷,都不會影響到陳老師。
兩人各自回房,放置個人物品,稍事休息,佑寧照例回複工作郵件,與工地連線檢視進度,聽操建國抱怨天氣捉摸不定,而後在工作群裡向工作室諸人報平安。
姍姍彷彿二十四小時守在手機旁,幾乎立刻現身:想念鄔嫂嫂的手藝!